近期“破八”的油價讓市民叫苦,而同期出現的菜價波動也讓部分業內人士將二者掛起鉤來。然而,記者在調查中發現,影響蔬菜價格的主要因素是天氣、病害和種植面積的變化,油價上漲對蔬菜成本直接貢獻較小,并不是近期菜價上漲的主要原因。但業內人士也指出,油價上漲對菜價的長期累積影響不可忽視。
菜價波動回落供求仍是主因
在經歷了四周的上漲后,上周(3月19日至25日)商務部重點監測的食用農產品價格終于出現回落。商務部27日公布的數據顯示,18種蔬菜批發價格比前一周下降1.1%,其中黃瓜、茄子和油菜分別下降9.3%、8.1%和6.4%,上海、廣州和天津分別下降8.1%、4.1%和2.1%。
對于前段時間部分菜價的上漲,業內人士和一些菜農認為,其主要原因還是供求關系,特別是來自天氣、病害和種植面積變化對產量造成了不利影響,而近日菜價的普遍回落,則是因為天氣轉暖產量開始增加。
種了三年大棚黃瓜的山東省蒼山縣菜農楊茂龍認為,天氣和病害導致蔬菜減產是主要原因。“去年秋冬天氣不好,連著陰雨天,今年春天又冷得離譜,大棚蔬菜受很大影響;再加上今年黃瓜病比較多,病毒病、灰霉病、黑心病什么病都有,產量下降了很多。”
據楊茂龍介紹,去年同期,他3畝地的黃瓜一次能摘1500到2000公斤,但是今年摘一次只有不到1000公斤。保守估計,摘一次要比以前少上500公斤。“產量少了,價錢自然高了。”
種植面積波動也是當前菜價不穩定的一大原因。長期從事蔬菜經營的濟南金鄉山陽貿易有限公司經理孟凡波認為,去年卷心菜價格過低,導致部分農民放棄種植;而種植面積下降之后,市場供應量出現下滑,必然會造成供求關系失衡,并導致菜價大幅上漲。
近日,菜價在前期連漲幾周后,總體已出現走低趨勢。北京一家在全國范圍內采購農產品的連鎖超市負責人杜先生告訴記者,雖然近期有油價上漲等因素影響,但是菜價一直是穩中有降。
來源:中國水果蔬菜網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