視頻:周末調查:國產大豆的突圍之路
視頻來源:山東廣播電視臺電視衛星頻道《山東新聞聯播》
齊魯網3月24日報道:據山東廣播電視臺電視衛星頻道《山東新聞聯播》報道,在今年的全國兩會期間,一個大豆的話題引起與會代表委員們的熱議。目前,中國大豆對外依存度高達80%,國產大豆被國外轉基因大豆擠壓得毫無立足之地。國產大豆為何會到如今這種地步?大豆種植和消費主要省份、黃淮海地區大豆良種生產、供應第一大省的山東,大豆產業怎樣有所作為?記者展開了調查。
濟寧的嘉祥縣是山東大豆種植的主要地區,這里的農民曾經世代種植大豆,然而近幾年種大豆的農民越來越少,大豆產量迅速萎縮。濟寧嘉祥崔橋村村民馮建梅說,“種豆子不劃算。現在普遍的種玉米,種豆子的很少。”
馮建梅給記者算了一筆賬。她家有三畝地,種玉米畝產在1200斤左右,除去成本,可收入4200元左右。而同樣忙活了幾個月,種大豆畝產卻只有300斤左右,比種玉米少收入一半多。種大豆畝產低,收益低,又沒有補貼政策,大伙兒自然不愿意種。九十年代末山東大豆種植面積1200萬畝,如今只有200多萬畝。國產大豆產量減少的同時,“洋大豆”卻來勢洶洶。2011年我國進口大豆5280萬噸,相當于本土大豆產量的3倍。而洋大豆叩開中國大門的法寶就是轉基因大豆的價格低,出油高。
南京農業大學國家大豆改良中心博士趙晉銘說,“國外的轉基因種子都是抗除草劑的,他減少成本,減少用工量。國外種植大豆有補貼,他們價格低就影響了我們的價格。”
大豆榨油的主要原料,為了壟斷市場,跨國糧商從產業鏈下游控制中國榨油企業,有數據顯示,目前中國97家大型油脂企業中,跨國糧商參股控股了64家。外資在大豆農業領域得手之后,反過來開始操控食用油定價權。
中國工程院院士蓋鈞鎰說,“國際的壟斷資本它要求它的發展,所以他要擠垮我們。他要把價格壓得很低,中國大豆賣不出好價錢,然后,中國農民就不種啦,不種之后,到最后他壟斷啦。”
來源:齊魯網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