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毛珺通訊員程大鵬唐志立
“紅薯黃瓜柴火飯是鄉村本色,青山綠水桃李花為農家風光。”春分剛過,桐廬縣陽山畈村農家樂業主趙老板,一邊整理對聯,一邊看著滿山桃樹說:“只待桃花開,舉辦山花節,農家樂又熱鬧了。”
在桐廬,一只水蜜桃成功轉型:以前只賣0.9元一斤,現在價格最高10元一個,還帶動鄉村旅游、菌菇種植。桐廬農民如今已找到了農產品品牌化、農業與休閑旅游產業融合發展新路。
陽山畈村有150多年種桃歷史,以前由于品種單一、品質普通,不但賣不了高價,還常爛在地里。寒心的桃農開始轉行,桃林一度萎縮至1000畝。
水蜜桃變身先從品種開始。原本桃子6月上市,通過桐廬縣農技中心引進,5月到9月,這里月月有新桃:5月“早崗山”,6月紅桃,7月“白鳳”,8月“燕紅”,9月“晚脆”。老桃農說:過去挑著擔子滿街賣桃,現在顧客開著車子上門買桃。
從單槍匹馬的小買賣到抱團拓市場,173戶桃農成立水蜜桃專業合作社,統一“陽山畈”品牌,統一培訓、包裝、銷售,聘請15個專職管理員把關,定下生產標準:采摘前提前測量糖度,掛果到糖度11度開始采摘,農藥殘留超標的桃子扔掉。“牌子做好了,價格才高。”種了30多年桃樹的王樟順說。據統計,陽山畈村水蜜桃合作社一年賣桃賺700多萬元。
水蜜桃好賣了,陽山畈人的注意力轉向桃花。每年春季,8000多畝桃花盛開,加上油菜花、梨花,鄉村宛若世外桃源。在縣農辦支持下,以“看桃花,吃農家樂”為賣點的山花節,去年吸引7萬多游客。
農家樂生意從此紅火。桃花谷農莊主邵曉紅原在外地養雞,看到村里的商機,夫妻倆回村承包占地20畝的農莊,種上桃樹,散養土雞,顧客盈門。這兩年,回村創業的村民漸多,旺季時農家樂日營業額都過萬元。鄉村旅游又提升了桐廬蜜桃知名度,桃子更好賣了,年人均收入達14360元。
開竅的農民還學會了“變廢為寶”。每年6月,陽山畈村有10多萬斤廢舊桃枝就地焚燒,去年起與杭州市果樹研究所合作,把廢棄桃枝研磨成粉,加工成黑木耳菌種培養基。今年15萬包黑木耳菌棒出產,預計增收16萬元。
水蜜桃的成功轉型,迅速復制到鐘山蜜梨、大奇山楊梅等農產品上。通過扶持專業合作社、龍頭企業,桐廬積極推進農業向農產品加工、休閑農業等二三產業延伸,農字品牌也風生水起。
來源:浙江日報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