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椒縣田間管理抓得緊、抓得實,油菜、小麥長勢好于去年。記者在該縣十字鎮汊河農機服務專業合作社看到——
3月20日,春分,持續的低溫陰冷天氣逐漸轉暖。
記者來到國家商品糧基地全椒縣,一場春雨剛剛過去,這里已經呈現出一片生機,麥苗青青,油菜碧綠,留作秧田的土地翻整一新。
踏著被春雨滋潤透了的泥土,縣農技推廣中心的彭守華正在十字鎮的油菜田里傳授油菜病蟲害防治知識。老彭告訴記者:“今年雨水偏多,氣溫偏低,不利于春耕備耕。隨著氣溫回升,我們對小麥和油菜等作物及時中耕培土、清溝瀝水,增加土壤通透的性能和地溫,加快根系恢復性生長。從總體來看,油菜、小麥的長勢還是好于去年。”
“目前,我們有10個技術服務隊,到10個鄉鎮指導春管、備耕、春防工作。我們還有100名農技人員實行包村聯戶制度,要求每名農技人員聯系1個行政村、10名示范戶、1名到2名種植大戶,進村入戶,到田指導,每戶指導次數不得少于3次。”隨行的縣農技推廣中心主任楊德金說。
十字鎮汊河農機服務專業合作社,是這里數一數二的“種糧大戶”,通過土地流轉,目前承包了1.37萬畝耕地,主要種植小麥、水稻和油菜。合作社負責人喻圣林告訴記者:“種了這么多年的田,我越來越感覺人才是關鍵。除了縣里的農技人員經常下鄉指導外,我們還有自己的土專家。這不,我這一萬多畝田的日常管理,就交給6名技術人員去負責。”
“一萬多畝田就靠6個人,夠么?”記者問。
來源:安徽日報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