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春季,大路菜價的全國性不景氣讓很多菜農心有余悸。在濟南,卷心菜、春蔥、芹菜甚至跌到了幾分錢一斤無人要。而今年,由于天氣等原因,蔬菜價格“漲聲不斷”,讓老百姓的菜籃子越拎越重。
國家統計局的數據顯示,3月我國50個城市主要食品平均價格連續兩個10日環比正增長,其中,蔬菜品類增幅最大,平均環比增幅在3個百分點以上,僅大白菜增幅即達13%,豆角、芹菜、西紅柿漲幅居前三位。
今年蔬菜價格將漲到什么時候?這是廣大市民最關心的問題。近日,記者來到我市蔬菜主產區———歷城區唐王鎮和章丘市大蔥基地,對這兩種蔬菜產地情況進行調查。
卷心菜產地:
今年“錯時種植”分批上市訂單農業最能保障農民受益
記者從著名白菜產地歷城區唐王鎮了解到,受去年菜價低迷和今年氣溫等影響,產量低造成的供求不平衡成為高菜價的直接原因。
因為去年菜價“大跳水”,唐王鎮的菜農今年采取了“錯時種植”的法子。不過記者調查到,蔬菜生產出來以后,基地與市場的不完全銜接,銷售渠道的管理缺失,直接造成菜價的不穩定。不過,由于合作社轉移散戶風險,訂單農業還是能保障農戶受益。
菜農消極預期氣溫低導致產量驟減
“今年的菜農,是一朝被蛇咬怕了。”鴻順瓜菜專業合作社負責人于振亭說,因為去年菜價較低,今年很多菜農在種植大路菜上很謹慎,菜農往往會根據去年的市場行情來決定今年的種植面積。“去年我種了70多畝卷心菜,今年縮減到20畝。”于振亭說,300畝的總種植面積,200畝用來種了土豆。“早春土豆價格比較穩當!”于振亭今年種菜一心求穩:“我從網上查到今年全國土豆種植面積比較小,估計不會出現供大于求的現象。”
有著30年卷心菜種植傳統的唐王鎮司家村,卷心菜供往全國各地,今年的卷心菜種植面積也由去年的800畝減少到600畝。據該村一戶菜農介紹,村里今年多了15個大棚種植草莓,因為大棚有補貼,而且價格賣得好,所以效益不錯。但是村里大部分農戶依舊保持著種植卷心菜的傳統,據介紹,該村目前的菜農都普遍年紀較大,因為傳統觀念的影響,菜農們還是堅持沒有更換蔬菜品種。
來源:濟南日報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