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從田間地頭追到批發市場,再到農貿市場發現一公斤京白菜50公里價翻2.8倍
龍城批發市場內,一批發商正在整理散裝的白菜王小琴攝
油價上漲剛過去一周,作為基礎性價格,油價變動產生的“蝴蝶效應”已開始蔓延。那么,是否已經對煤炭、化肥、農藥、蔬菜等產品的運輸成本產生了影響?從今天開始,我們將持續關注一些民生行業在成品油進入“8元時代”之后的變化。
油價上調以后,普通老百姓最為關注的恐怕還是自己的菜籃子。油價是蔬菜運輸成本中非常重要的一環,每次油價上調,都會引起蔬菜價格的上漲。受干旱和油價上漲雙重影響,昆明菜價一路走高,這已經是不爭的事實。
從呈貢蔬菜基地1.2元/公斤的收購價到白馬蔬菜大棚車終端商販4元/公斤的零售價,總共50公里的路程,價格卻翻了2.8倍。昨天,本報對“一棵京白菜的進城之旅”進行了調查,探究菜價在每個流通環節中的變化。
1
采樣地點:馬金鋪大棚蔬菜基地
菜價:1.2元/公斤
漲幅:20%
收購價超1元,菜農依然覺得虧
昨日上午,在昆玉高速路旁的大棚基地,忙碌的菜農正在把客商預訂好的京白菜裝筐,身后散落著一堆個頭較小的菜。菜農老周笑著說:“這些菜沒賣相,菜販不愿意收,油價又高,劃不來自己拉到市里賣,只能爛在地里啦。”
上午11時,在馬金鋪大棚蔬菜基地里,老周和家人把地里的一堆堆京白菜裝到箱子里,只等著客商來拉貨。按理說,老周的菜都賣出去了應該很高興,可是他卻感嘆著說:“成本高傷人吶。天氣干旱么又不能指望雨水,只能用抽水機灌溉。這下油價漲了,復合肥價格漲了,我們的成本也跟著漲。”
老周家一畝田地(4個大棚)可以收3噸菜,中間要施肥、澆水。在干旱期間為了保證產量,必須采用抽水機澆水,一次消耗2升汽油,一個月澆10次左右。油價漲了以后,這部分的成本高了不少。“去年,每公斤的售價都不超過一元,雖然今年我的菜能賣到1.2元/公斤,價格是由收購商定的,我們自己沒法定,定高了人家就去別處收,到時候這些菜就賣不出去。”老周透露,一畝地目前一年凈收入為1萬多元。
2
采樣地點:呈貢龍城蔬菜批發市場
菜價:2元
漲幅:50%—70%
以往四五角現在一塊多,菜販生意不如從前
來源:云南網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