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青龍滿族自治縣一家畜牧企業的養殖基地里,生活著這樣一群黑豬:吃的是青龍山區的野生植物,包括麻媽菜、油蝶菜、苦麻子等,偶爾還可以享受玉米、大豆等谷物;喝的是青龍山區的礦泉水;每天都可以在河溝、山澗里自由活動;將來還可以聽音樂、游泳……這種綠色生態的養殖方式無疑契合了當今市場對健康肉、放心肉的需求。有了市場的風向標,一條生態養殖的農民致富路已然在眼前漸漸鋪開。土生土長的優良品種
胡國才是青龍滿族自治縣七道河鄉石城子村的村民,去年年底,他通過同村的胡鳳伍介紹與鑫躍畜牧有限公司簽訂了合同養殖青龍黑豬。按照合同,鑫躍公司把7頭黑母豬寄養在胡國才家,等仔豬出生并養到25公斤后,公司對仔豬進行回收,每公斤的價格是16元。養了近半年時間,已有2頭母豬共生出了22頭仔豬,其余的5頭肚子也都已經是圓滾滾的了。“差不多端午節前后就生了”,抱著一只小仔豬,胡國才眼睛里充滿期盼:這將是他今年最主要的經濟收入來源之一。“按賬面來看,大概能掙個萬把塊錢吧。”胡國才一邊給小仔豬喂草,一邊掰著手指給記者算賬。聽到這話,一旁的胡鳳伍可不同意了,“你那賬是最保守的,我敢肯定比這要多得多,應該能達到1.5萬元左右。你咋不算算成本呢?喂黑豬不用買精飼料,只吃青草、麥麩、花生皮,這也就是母豬生小豬你才給了點棒子面。還有呢,防疫、配種什么的也都不用你操心呀!”胡國才嘿嘿地笑起來。
來源:秦皇島日報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