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式:做傍家
典型代表:王玉鎖
第一桶金:人民幣1000元
可效仿指數:★☆
不僅新奧燃氣的王玉鎖,華桑燃氣的沈家桑、UT斯達康的吳鷹、亞信的丁健、田溯寧等都可視為其中的代表。前一段時間,東方集團的張宏偉也試圖通過加盟吉通極力向這一目標靠攏。所謂做傍家,就是向壟斷行業靠攏,做壟斷行業的傍家。壟斷飯最好吃,壟斷行業的錢最好賺,這是眾所周知的真理。如果能吃上壟斷飯,哪怕只是分享一點殘羹冷飯,也勝過外面的鮑魚燕窩。《福布斯》2001年中國富豪榜排名第55位的王玉鎖和排名第90位的沈家桑在發家時所依傍的都是天燃氣行業,而《福布斯》2001年中國富豪榜排名第67位的吳鷹,以及排名第77位的丁健在發家時所依傍的都是電信行業。在中國,天燃氣和電信是由政府高度壟斷的兩大行業。想做這兩大壟斷行業的傍家,沒有一點點真本事是不行的。吳鷹的小靈通,一邊遭到電信管理部門的查禁,一邊在眾多地方電信部門的配合下急速發展。從UT斯達康經常傳出與電信管理部門相左的信息,最后又往往證明其信息正確,令人匪夷所思。《科學投資》將此式手法可效仿指數定為★☆(一星半,可仿效性較差),自有其道理。除非是自恃有什么特殊門道,此式手法建議創業者謹慎效仿。
王玉鎖出生于河北霸州,三次高考落榜,從此放棄高考,開始做些小生意。王玉鎖賣過葵花子、賣過啤酒,還賣過女用泡泡紗背心。王還做過一家塑料廠的業務員,但都沒有賺到什么錢。1986年春節,生意失敗的王拿著100塊錢,準備去租車跑運輸,沒想到了地頭人家又不許租車了。王在茫然之際,忽然想到倒騰燃氣能賺錢,于是半途改道來到任丘。具體的經過據說是這樣的:王到任丘后先住下來,下午去街上閑轉,看到有個蔬菜公司賣鋼瓶,就問一個姓樊的老大姐有沒有氣,并且約好了晚上見面。晚上,王買了一兜子剛下來的杏,騎著租來的自行車找姓樊的大姐去了。一敲門,門開了,王一看就愣住了,原來是他救過的一個人。那人說:玉鎖,你怎么過來了,你怎么不打聲招呼啊?王說,大哥,怎么是你們家?“大哥”說是呀。從此問題解決了。王也從此柳暗花明又一村。“大哥”先讓王撿了一套設備回去,然后由“大哥”負責給王聯系氣。
王就騎著借來的自行車,將設備拉回到老家,往自家小賣鋪一放,貼了個告示:就這個東西,誰買,你先交12罐氣的錢,10塊錢一罐,是120塊。“我這個東西一套是120塊。交240塊錢,我記得很清楚。實際我這個氣是一次交一次錢,這樣我不就多一些資金了嗎?另外,再加上利潤呢,那時一套掙40多塊錢。”做飯燒燃氣,那時候即使對于許多北京人來說也是有門路的象征,何況是在河北廊房。王的告示貼出來,顧客立刻蜂擁而至,當時就登記了7、8套;幾天時間王賣出去40多套,凈賺1000多元。這是王玉鎖從燃氣中掘到的第一桶金,以后王在“大哥”的幫助下,常跑任丘,瞅準燃氣,“咬定青山不放松”,終于修成正果,成為中國有名的“燃氣大王”和大富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