憑借著優質的金屬產品,該公司已與日本的精密鑄造企業建立了長期合作關系。為何這些小小的“鋼丸”能夠受到國外客戶的青睞呢?
0.25毫米的不銹鋼微粒意味著什么?
張猛,來自高城鎮西關村,是淄翼金屬材料公司大拉車間的工人。在這個鄉村車間的生產線上,他是不銹鋼絲“瘦身”的第一個監督者。
張猛獨自負責著五六臺自動化設備,在設備運作的過程中,5.5毫米的不銹鋼絲逐步變細至1.95毫米。張猛需要時刻觀察自動化生產中不銹鋼絲的狀態,每天來回穿梭于操作臺和設備之間,動作頻繁。
“用手一摸,我就知道這根鋼絲的直徑是1.95毫米還是2毫米。”張猛在車間工作已有12年,他的手已經磨練出了一種“神奇的觸感”,能準確感知0.05毫米的細微差別,一摸就能辨別出哪一根鋼絲更粗。
淄翼金屬材料有限公司是高城鎮的四家規模較大的企業之一,主要從事各類不銹鋼絲、不銹鋼切丸、碳鋼絲切丸、碳鋼丸等產品的研發、生產和銷售。目前,該公司生產的鋼絲直徑能夠達到0.25-0.3毫米,這在全國屬于一流水平。公司負責人介紹說,目前世界上最細的不銹鋼絲直徑可以達到0.02毫米。微小的差距決定了一個企業的整體規模。
在淄翼金屬,每條生產線每月約能產出300噸不銹鋼絲。盡管這是一家鄉村企業,但其生產能力已經達到了“江北之冠”的水平。而這一成就的最大助力,莫過于技術。就像這一毫米的“細絲”一樣,持續不斷地被拉拔數千米,要確保它們不僅粗細均勻,還要保證其強度和韌性等性能。“我們有自己的技術秘訣。”公司負責人說道。
精益求精
2013年,淄翼金屬材料公司剛剛成立時,主要生產不銹鋼絲等冶金輔料。在產業競爭不斷演變的過程中,公司開始著手拓展深加工和精細加工領域。從傳統的304、410、430、201等各系列不銹鋼細絲,擴展到不銹鋼切丸、強化鋼丸,不斷豐富產品線,深耕細分市場。這些“鋼丸”可以用于拋光、打磨和強化,被廣泛應用于汽車制造等精密鑄造行業。
從直徑5.5毫米的不銹鋼盤圓,到直徑0.3毫米的“微型”不銹鋼丸,其中需要不斷突破技術難關,經過精密切割、拋圓處理等“千錘百煉”。這些微小的“鋼丸”凝結著扎實的技術、工藝和專利,以及公司十多年來專注于不銹鋼生產和深加工領域的經驗積累。
如今,淄翼金屬材料公司已成為山東省不銹鋼行業協會的會員單位,為高城鎮的村民提供了40多個就業崗位。2023年,金屬產品的產量可達4000多噸,收入約為7000萬元,每年的利稅約為600萬元。
近年來,公司還積極開拓外貿市場,海外市場逐步擴大。除了日本客戶之外,公司目前還在進行面向歐盟的相關資質認證。越來越多優質的金屬產品將從這里“漂洋過海”,走向更廣闊的國際市場。
(來源:魯中晨報)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