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正值夏糧產量形成和春耕備耕的關鍵時期。隨縣農業部門一方面著力抓好在田作物田管,力爭夏糧增產;另一方面針對當前堰塘、水庫蓄水量少(比去年同期少40%以上),很有可能出現育秧用水緊張或無水育秧不利局面,及早落實防災減災措施抓育秧各項準備。隨著水稻育秧季節的臨近,部分地方水源嚴重不足,面對不利的生產條件,農業部門高度重視,搶前抓早,科學應對,扎實推進抗災保育秧工作各項措施落實,為秋糧生產開好局奠定基礎。
1、強化領導提高認識。時不我待,季節催人,各地要迅速成立領導小組和工作專班,強化抗旱育秧推廣工作領導責任制,科學制訂水稻育秧用水應急預案,減少秧田面積,節約、推遲育秧用水和科學調配水源。各地要不等不靠,提前謀劃育秧工作,把抗旱育秧作為當前農業農村工作最重要、最緊迫的任務來抓好,積極改變傳統耗水量大的兩段育秧方式,減少秧田面積,大力推廣機械插秧育秧、軟盤拋秧育秧和旱育免耕拋秧等旱育秧技術,提高水資源利用效率,確保育秧面積落實、育秧時間適宜和提高秧苗素質。
2、推廣節水抗災技術。今年重點推廣三種節水避災育秧方式:一是旱育秧。采用旱整地,澆足底水后秧苗在苗床期間幾乎不需再澆水,與傳統的兩段育秧、直播濕潤育秧(水育秧)相比,可節省育秧用水80%左右,且育秧面積減少和時間推遲。二是水稻機插秧育秧。具有育秧時間晚(4月下旬-5月初)、秧齡短(18-22天)、苗床少(10平方米)和旱育管理等特點,可節約大量生產用水,在水源和勞力不足的地方實行“借地”或集中播種育秧意義更大。三是水稻塑料軟盤拋秧育秧。畝大田需苗床12平方米,比兩段育秧減少秧田底50平方米,育秧用水比兩段育秧少80%以上,且育秧時間可推遲到4月底至5月初,農戶容易操作。
3、加強宣傳搞好服務。各地要加大抗災育秧宣傳力度,辦好樣板,搞好培訓,引導農民轉變育秧方式,積極推廣旱育秧。要適當推遲播種時間,將農民習慣性清明后即播種推遲到4月20日以后,合理縮短秧苗在床時間,對水稻產量沒有影響,且可有效減少育秧用水量。農業部門要切實加大旱育秧培訓力度,組織農業技術人員進村入戶到田,保證旱育秧技術措施全面落實,幫助農民解決育秧困難。同時引導農民提早備好適宜種子、化肥、軟盤等物資,利用一切條件,采取多種措施,千方百計辦好抗旱澆灌或提水育秧現場,確保育秧面積落實。
來源:隨縣農業局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