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人士指出,成本壓力是金龍魚、福臨門等食用油企業漲價的原因之一,其實早在2011年食用油企業就有提價要求,但當時政府約談相關的食用油企業,要求企業控制成本,保持價格穩定,因此,食用油漲價一度推遲。
據媒體報道,兩大食用油生產廠家福臨門和金龍魚最近分別上調了旗下花生油和菜子油的出廠價格,漲幅在10%左右。本次調價主要針對花生油系列和菜籽油系列。其中花生油系列:“金龍魚”上調19元-33元,漲幅為7%-9%;“福臨門”上調19元-33元,漲幅8.1%-8.9%.
部分食用油漲價
7日,中國經濟時報記者走訪了海淀區的一家超市,發現福臨門和金龍魚的標簽還沒有更換,銷售員介紹到,暫時沒有接到上級要調價的書面通知。
但是銷售員同時表示,“可能是居民聽到幾大食用油企業漲價的傳聞,近期食用油的銷量確實比同期要高不少,消費者一般購買兩桶以上。”
10日晚,中國經濟時報記者致電金龍魚公關經理謝志汶,但被告知“在非工作時間不會回答記者的問題。”隨后,謝志汶請記者在第二天工作時間先發傳真以確定記者的身份,隨后便匆匆掛掉電話。
11日,中華糧網信息主編焦善偉告訴中國經濟時報記者,“成本壓力是金龍魚、福臨門等食用油企業漲價的一個原因,其實早在2011年食用油企業就有提價要求,但是2011年政府約談了相關的食用油企業,要求企業控制成本,保持價格穩定。”
焦善偉認為,“食用油企業一直在尋找提價的時間窗口,在春季之后的夏季是糧油產品需求的淡季,對消費者而言,夏季不是消費敏感的時間段,因此,食用油企業在夏季選擇了提價,這樣消費者的抵觸情緒可能少點”.
國家發改委再約談
國際油脂油料價格的不斷攀升,引發國內食用油再次漲價。
中華油脂網調查監測顯示,清明節期間我國大豆主產區--黑龍江豆粕市場購銷略顯活躍,主要是養殖業全面恢復和飼料加工企業開機增加,各地豆粕購銷價格再次小幅上漲。調查監測認為,由于春季以來黑龍江大豆原料價格上漲帶動豆粕價格持續上漲,同時受開機不足的影響,供給能力明顯偏低,因此價格上漲壓力不減。
焦善偉表示,“食用油企業提價也有客觀需求,比如,經過將近一年的時間,國際整個農產品進入上升的軌道,國際農產品價格的上行必然會傳導到國內企業。漲價是市場自發的調價行為,因為原料價格上漲必然帶動終端產品價格的上漲。”
興業銀行首席經濟學家魯政委預計,雖然物價下行速度不會那么快,但cpi第二季度會繼續向下行,4月份cpi在3%左右。
日前,央視報道,發改委價格司副司長周望軍表示,要把食品價格包括蔬菜、食用植物油、豬肉、糧食價格漲幅控制在一個合理的范圍內,保證今年全年cpi的走勢比去年樂觀。中國網絡電視臺的消息也透露,國家發改委日前表示,已經約談了相關企業,爭取能夠把價格控制在一個平穩合理的區間。(幼筠)
來源:本網論壇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