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米寬的大棚,同時種著4個蔬菜品種做生意起家的譚潤華,將“精打細算”充分體現(xiàn)在蔬菜種植上。29日,這位彭水苗族土家族自治縣保家鎮(zhèn)種菜女能手笑著告訴記者,通過精心搭配,一年每畝地可種7個蔬菜品種,畝純收益超過1萬元。
譚潤華流轉(zhuǎn)的50畝菜地,位于平坦的大河壩村。她帶著記者鉆進一個大棚。棚內(nèi),空氣溫暖潮潤。6米寬的棚,起了三道高約20厘米的壟。正中一壟的中間部分,栽了兩列黃瓜;兩側(cè),是年初才播種的小白菜,下周即可上市??看笈锉诘膬蓧牛瑒t對稱地栽著小白菜、黃瓜、生菜和茄子各一列。
這樣的布局挺有講究。黃瓜苗是種在竹架大棚的支柱下,到時只需在柱子間牽起繩子,瓜秧就會順著往上爬,省了再搭一道架子。茄子秧目前還小,在最靠棚壁的地方。一個多月后,當茄子秧長高時,大棚膜也正好揭開,不會妨礙茄子的生長。而生菜和小白菜這兩種速生菜,在黃瓜和茄子間“見縫插針”,既能保證春淡時的市場供應,還能為大棚帶來一定的效益美其名曰“長短結(jié)合”。
一算賬,這個大棚僅蔬菜一項就將為她帶來近1.5萬元的收入?!昂笃?,小白菜收完,我準備種糯玉米。去年連殼賣,每公斤都賣到了三塊!”譚潤華告訴記者。不過,這還沒完:待黃瓜、茄子收獲后,將種豇豆,如果能趕上茬,還可以再種上一季四季豆。到時收入將輕松超過1萬元。
“我也是用教訓換來的經(jīng)驗?!弊T潤華說。2009年剛開始種植蔬菜時,她將大棚全部種上番茄,畝產(chǎn)達到6500公斤。但市場行情差,她虧得一塌糊涂。
“現(xiàn)在的套種,一季追一季,不但提高了土地利用率,還減少了只種單個品種帶來的風險。”譚潤華說。為了學好套種技術(shù),除了參加縣里的培訓,她還買來雜志、書籍自學。
“半路出家”的譚潤華,因為種菜技術(shù)過硬深受鎮(zhèn)里種菜戶的敬重。于是,在她帶動下,有108戶農(nóng)戶自愿聯(lián)合起來組成專業(yè)合作社,采用套種技術(shù)種菜。
這套技術(shù)效果怎么樣?跟著譚潤華學會了套種技術(shù)的鹿山居委會農(nóng)民何奎,總結(jié)出一句話:“套種科學配,增收不得累!”
來源:華龍網(wǎng)-重慶日報
以上是網(wǎng)絡信息轉(zhuǎn)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