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話說,“嘗鮮無不道春筍”,竹筍雖然一年四季都有,但卻以春筍最為鮮美。連日來,遂昌三仁、大柘等地的竹農們忙著上山開挖春筍。
遂昌三仁畬族鄉(xiāng)是我省有名的筍竹之鄉(xiāng),在三仁十三都村,老竹農包根基正在春筍收購點出售自己剛挖出來的竹筍。
他告訴我們,他家有7畝竹林地,這段時間春筍不斷長出,讓他有點忙不過來了。
遂昌三仁畬族鄉(xiāng)十三都村村民包根基:前幾天兩塊半(的價格春筍賣了)是兩百來斤,到了一塊五的時候是四百來斤,這幾天是一塊一,一塊一是四百來斤,我家里的情況是這樣子的。利潤大概有兩萬來塊。
遂昌三仁畬族鄉(xiāng)境內大多是黃泥筍,因為被埋在黃泥底下,其味道要比一般的春筍更加鮮甜,在市場上也更受歡迎。在三仁小忠村的一個春筍收購點記者看到,十多個人忙著為春筍過磅、挑揀、修切、裝袋,一輛輛大卡車在這里等著裝車出運。
遂昌三仁畬族鄉(xiāng)小忠村春筍收購商鄧大偉:他們都等著我們的筍,因為我們這個筍一個是品質好,第二個就是我們這里筍新鮮。拿到市場以后,小販都等著我們的筍,因為我們的筍他們吃了以后說確實蠻好。
鄧大偉的收購點每天要收四萬斤左右的春筍,為保證新鮮,包裝好的春筍連夜運往杭州、無錫、蘇州等地。小小毛竹林已經成了三仁畬族鄉(xiāng)農民的“致富林”。
遂昌三仁畬族鄉(xiāng)林業(yè)工作站站長毛達民:筍竹這塊產業(yè)在我們整個三仁老百姓收入中占50%以上,像我們剛才看到的小忠村,它的筍竹產業(yè)占他們收入的70%以上,那我們這塊就是說,在我們三仁當地的老百姓當中,在發(fā)展竹產業(yè),提升竹產業(yè)已經成為農民的自覺行動。
據了解,清明前后這段時間,遂昌竹筍交易量達到高峰期,僅三仁畬族鄉(xiāng)每天就有70萬斤的春筍量運往外地市場。
來源:麗水在線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