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謨縣在黨的基層組織建設年活動中,圍繞“加速發展,加快轉型,推動跨越”主基調,以“強化產業和強化項目”為載體,抓住“災后重建”項目建設機遇,積極調整優化產業結構,充分利用核桃扶貧項目資金,將用三年時間完成災后重建6萬畝核桃種植任務。
財政扶持有保障。望謨縣“6.06”特大山洪泥石流災后重建工作,從產業上抓,積極向上爭取財政扶貧資金,計劃申請財政扶貧資金1759.5萬元,在新屯鎮、打易鎮等4個重災鄉鎮發展核桃種植項目6萬畝,得到省委、省政府的高度重視,現已獲批省級財政扶貧資金548.5萬元。項目實施年限是2012年-2014年,分三個年度實施:2012年發展2.5萬畝,2013年發展2萬畝,2014年發展1.5萬畝。今年,2.5萬畝核桃項目任務:標準化種植1萬畝,四旁地種植1.5萬畝,財政扶貧資金548.5萬元,目前已在麻山鄉、復興鎮等鄉鎮完成移栽種植8000余畝,其余種植任務預計三年內將提前完成。
示范基地帶發展。示范基地建設要求突出高標準、高質量、高投入,切實做到出樣板創典型,示范輻射,帶動全縣核桃產業發展。望謨縣將復興鎮三村向陽坡3000畝核桃項目作為縣核桃種植示范基地,其中:果蔬協會示范基地600畝,農戶面積2400畝,受益農戶達161戶,示范基地采取“公司+協會+基地+農戶+項目”的運作模式,平鄉果蔬協會作為項目農戶與公司實施的橋梁,農民出土地,由公司實施栽培,提供種苗和肥料,果蔬協會負責管理,三年后,果林成活率、掛果率達到要求,項目產生的效益與農戶共享。
創新模式促成效。健全農民與專業合作組織利益聯結機制。依托扶貧主導產業,積極發展一批各類農民專業合作組織,鼓勵和引導農戶實行勞動、土地和資本聯合,規范發展“公司+農戶”、“專業合作社+農戶”、“能人大戶+農戶”、“干部+農戶”等多種產業化經營模式,整合資源,實現雙贏,促進核桃項目快速顯成效。
全程督查保豐收。要求各個鄉鎮成立領導小組,負責督查和指導相關工作。縣扶貧辦和林業局組成督查小組,采取“按進度撥款”(根據完成進度,分額撥款)、期間不定時隨機抽查等方式,各地區根據可以在進度達到85%后,按考核標準進行自查驗收,隨后可向上提交驗收申請,掛果后,保證資金全額到位。
來源:中國黔西南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