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個月買一斤香菜的錢,現在能買兩斤了。”長春市民馬女士感嘆著。
隨著天氣轉暖、長春本地蔬菜陸續上市,3月中旬高企的蔬菜價格逐漸回落,月降幅逾四成。
“6元區”降至“3元區”
顧女士是長春市同志街附近某農貿市場的蔬菜攤主,每天與蔬菜打交道,對價格變動尤為敏感。用她的話講,自3月末開始,多數蔬菜品種以降為主,尤其葉菜表現明顯。
與3月中旬的一斤菜做對比,香菜由15元降到7.5元;油麥菜由8元降到4元;菠菜由6元降到3.5元,此外,生菜、茼蒿等葉菜降幅同樣明顯。平均來看,月降幅逾四成。
“葉菜確實降了挺多。”長春市繁榮路附近某農貿市場攤主田女士說,3月中旬葉菜價格迎來一波小高峰。其中,生菜、油麥菜等葉菜價格多集中在“6元區”,時隔一月,“3元區”的菜品居多。此外,部分果類菜品也有所下降。比如,茄子、黃瓜、柿子、尖椒等也有兩到三成左右的降幅。
蔬菜價格“低頭”,讓百姓的菜籃子“減負”不少。
馬女士說,葉菜價格是以每次幾毛錢的幅度逐漸調低的,雖然自己沒有仔細記過賬本,但能感覺到生活成本下降。“像我同樣花30塊錢去買菜,購買的品種和份量都多了。”
供應量增加拉低價格
蔬菜的生長,要看“老天爺的臉色”,價格的變動也自然與天氣息息相關。
菜農李家和說,3月中旬,氣溫依舊寒冷,市場內的蔬菜品種完全依靠外地供應。而如今,天氣轉暖,本地蔬菜陸續上市,增加了整體供應量,繼而拉低蔬菜價格。
此外,顧女士表示,受春風與氣溫回暖影響,葉菜損耗較大,加上一些露天早晚市陸續開放使得市場競爭主體增多,助力葉菜價格下行。預計進入5月后,蔬菜價格將呈現穩中下降趨勢,隨著6月份本地菜集中上市,葉菜價格或迎來階段性低點。
蔬菜價格下降,農貿市場攤主的收益卻沒有因此增多。
“上個月的時候,下班高峰也是蔬菜走量的高峰期,可現在還趕不上那個時候呢。”顧女士說,葉菜價格下降,農貿市場里的顧客反而少了。目前平均每天銷售額要比上月少一兩百元。
田女士同樣表示,由于露天市場轉移部分購買力,對農貿市場內的蔬菜銷量會造成一定影響。所以,她現在只用過去6成左右的資金來進貨。從銷售額來看,“一天大概少賣兩百多(元)”。
來源:東亞網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