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消除大陸消費者對“虱目魚”這一名稱的不良聯想。零關稅暢游大陸市場的“虱目魚”8日起將統一定名為“狀元魚”。“臺灣第一魚 虱目魚美食發布會”8日在蘇州舉行。公布大陸市場定名“狀元魚”,是臺灣相關業者順應市場之舉。同時,虱目魚在臺灣的別名之一本就是“狀元魚”。臺灣虱目魚近年來開始進入大陸市場,但很多大陸消費者一看到“虱目”就聯想到了“吸血虱子”,因而失去消費欲望。一家香港媒體日前曾發文表示,物美價廉的虱目魚是臺灣之寶,若因名字之故而得不到大陸消費者的青睞,未免可惜。文中建議臺灣漁民不妨考慮改名,以開拓銷路。一條虱目魚,牽動兩岸心。國臺辦、臺灣農業委員會、兩岸共同市場基金會等機構的官員出席了當日的發布會,各方均期望虱目魚在大陸能取得良好業績,為大陸消費者增添一道美食,也為臺灣相關業者增加收入。在臺灣優良農產品發展協會與中華兩岸企業發展協進會的穿梭連接,以及國臺辦的鼎力支持下,促成了上海水產集團、禎祥食品、學甲食品的分工合作,三方將分別承擔進口營銷、產品加工、契作養殖的任務。國臺辦常務副主任鄭立中說,前年他到臺灣學甲,聽取了當地養殖戶期望把虱目魚推廣到大陸的想法。經過多方協調,大陸與臺灣簽署了契約合作的協議,去年,向學甲采購了1800噸的全魚。虱目魚是ecfa受惠項目之一,今年起降為“零關稅”,這將有利于開拓大陸市場。自稱“吃虱目魚長大”的臺灣農業委員會國際處處長張淑賢表示,之前虱目魚進入大陸推廣效果不理想,也有只采用“臺灣口味”的原因,這次通過三方合作,將開發符合“大陸口味”的做法。據傳,鄭成功甫到臺灣時,吃到這種魚覺得很好,就問當地人是“什么魚”,結果被臺灣鄉民以臺語理解為這種魚就叫“虱目魚”。之后,鄭成功在臺南國圣港鹿耳門(即安平)建造魚塘,放養虱目魚,因此虱目魚也被叫做“國姓魚”和“安平魚”。迄今為止,虱目魚在臺灣已有300多年的人工養殖歷史,其養殖、食用、產業的種種文化,已深深融入臺灣中南部民眾的生活之中,因此有“臺灣第一魚”之稱。 來源:臺海網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