進入4月以來,臺安香瓜、葡萄、網紋瓜等多種大棚水果已先后成熟。臺安種植戶們紛紛瞄準新鮮水果市場空白期,將“早果”出手,以求獲取最大利潤。
臺安新開河鎮大屯村種植戶沈志祥今年第一次種植香瓜就嘗到了甜頭,北京的水果經銷商主動上門簽訂了供銷合同,整整一棚的香瓜一個不剩被“包圓”。據了解,因為現在外地市場大多還沒有香瓜上市,水果經銷商都準備把香瓜分裝成禮品盒高價出售,多數賣往北京、大連、哈爾濱等外地市場,所以都急于從種植戶手中收購香瓜。
擁有多年“早果”種植經驗的農戶介紹說,在種植條件允許的情況下早育苗、早下種、早成熟、早上市,才能最快占領市場。農戶們認為,水果市場都是物以稀為貴,都上市了就不值錢了。“過段時間香瓜多了,收購價起碼降1元到2元。”為了使香瓜提前成熟,沈志祥等農戶去年12月5號就開始育苗,比正常育苗時間早了1個多月。沈志祥說,今年的水果行情不如去年,去年香瓜收購價每公斤能達到24元左右,而今年每公斤只有10元,即便如此,他這一茬香瓜還是賣了3萬多元。大棚香瓜每年可以種兩茬,沈志祥每年總收入在6萬元以上,利潤遠超過種植柿子等棚菜。
同樣提前感受到豐收喜悅的還有臺安桑林鎮蔣坨村大棚葡萄種植戶孫永康,他家種植的葡萄已經成熟,比同村其他種植戶的葡萄早了半個多月。雖然都是種植大棚葡萄,但孫永康選擇了個頭和產量較小但口味甜、成熟早的品種“郁金香”。普通大棚葡萄比露天種植的葡萄早成熟4個月左右,而郁金香葡萄還要更早,經過孫永康計算,每棟大棚能賺5萬元左右。“現在雇傭人工太貴了,早一天清棚就減少一份成本。”孫永康說,雖然收益和普通大棚葡萄差不多,但由于生長周期短,無形中減少了很多種植成本。
據了解,除了提前種植步驟,選擇同類水果中的早熟品種也是種植戶們收獲“早果”的方式之一。隨著農業科技的發展,同類水果衍生出多種同種不同性的品種,種植戶們可以通過考慮生長周期、種植方式和產量等多種途徑,最終選擇出適合自己種植的品種。(范煊銘)
來源:中國水果蔬菜網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