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龍蝦、象拔蚌、珍寶蟹……近年來,中國內地成為境外高檔海鮮的重要消費市場,進口海鮮價格一路上漲。以龍蝦為例,不少酒店牌價高達每千克1500元人民幣,而在進口報關時卻僅有20多美元,這個巨大的差價背后,隱藏了一條怎樣的水產品走私利益鏈?
近日,在海關總署統一部署開展的“國門之盾”行動中,上海海關查獲了一系列涉嫌低報價格走私進口水產品的大案。從3月上旬至4月上旬,已立案27起,案值6.4億元,涉嫌偷逃稅款7300萬元,抓獲犯罪嫌疑人50余人。這是全國海關系統近年來偵辦的案值最大的一宗水產品走私案。
順藤摸瓜,牽出一串大案
2011年11月,上海浦東機場海關工作人員胡晨寅在審核一份西澳大龍蝦的報關單據時發現,這種澳洲最好的大龍蝦,國際市場價格應該是每千克65美元,而報關價格只有45美元,職業的敏感讓他認為這不太正常,并立刻把這一情況反映給了緝私部門。
海關緝私人員以此順藤摸瓜,在近半年時間內經過大量排查梳理,綜合分析20多萬份電子數據信息,終于掌握了進口水產品的成交價格等一系列證據。至此,這起進口水產品行業低報價格走私大案漸漸浮出水面。
2010年至2011年,上海口岸的龍蝦、珍寶蟹、象拔蚌、黑蟹、鮑魚等五種水產品的進口數量就達到3.3萬余噸。
海關人員發現,不法商販在進口價格較高的龍蝦、珍寶蟹、鮑魚等水產品時,通過境外供貨商制造的虛假報關單證進行逃稅。比如黑蟹每千克10美元做低報價后每千克5美元,按照稅率30%計算,每千克至少可以逃稅9.5元人民幣。
報關價格與市場售價的巨大差價令人咋舌。以進口龍蝦為例,經營單位向海關的報價,高的為每千克75美元,低的每千克僅30美元左右。按照目前的匯率計算,即使是較高的報關單價,折合下來也只有四五百元人民幣,低的只有一兩百元。而有媒體報道,上海目前最大的海鮮水產批發市場——銅川路水產批發市場里,龍蝦售價為每千克720元。
上海是全國最大的空港進口海鮮口岸,海鮮價格的一點變化都能引起國內市場的價格波動。
海關緝私人員立即對上海口岸2010年以來進口海鮮的數據進行了詳細的比對分析,發現進口的海鮮報關價竟然不分季節、不分產地、不分貨物等級,一成不變。
來源:中國青年報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