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0日,農業部科教司副司長石燕泉表示,“十二五”期間,農業部將積極推動轉基因生物研發與應用。
國務院法制辦公布的由國家發改委、國家糧食局會同有關部門起草的《糧食法(征求意見稿)》第十二條特別提出,“轉基因糧食種子的科研、試驗、生產、銷售、進出口應當符合國家有關規定。任何單位和個人不得擅自在主要糧食品種上應用轉基因技術。”對此,石燕泉解釋說,《糧食法(征求意見稿)》有關轉基因規定實際上強調的是要遵守相關的農業轉基因生物的安全管理方面的規定,而不是說立法來禁止或限制轉基因技術。
石燕泉介紹,我國批準的轉基因產品有兩種情況,一種是批準用于商業化生產的轉基因食用農作物,另外一種情況是我們國家用于進口加工原料的轉基因農產品,包括大豆、玉米、油菜等。“市面上轉基因大豆油等都有標識,目前為止,未發現已批準上市的轉基因食品對人體健康有任何不良的影響。應該說我們能購買到的轉基因食品是安全的,可以放心食用。”中國農科院植物保護研究所研究員、環境保護專家彭于發表示,針對轉基因生物在生產上的大規模應用,國際國內進行了近20年的大量科學研究,這些研究結果表明,轉基因品種與非轉基因品種對生態環境和生物多樣性的影響都是一樣的,并不是因為轉基因作物有另外的基因就會額外增加對生態環境的風險。
“我看好轉基因技術主要基于三個理由:一是它在新品種的培育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技術優勢;二是轉基因可以和很多最優秀的常規技術相結合,從而大大提高育種效率;三是轉基因是少有的能滿足全球人口、資源和環境發展需要的一項技術。從我國的國情來看,轉基因技術是我國發展的一個新的機遇。”彭于發表示。
來源:作者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