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意社04月24日報道:
2011年9月,超級雜交稻在湖南實現(xiàn)大面積畝產(chǎn)926.6公斤,提前四年實現(xiàn)第三期900公斤目標。今春,由袁隆平院士領銜的科研團隊率先啟動第四期超級雜交稻大面積畝產(chǎn)1000公斤攻關,在海南三亞南繁基地,為沖刺畝產(chǎn)1000公斤目標選育的“種子選手”已擺開擂臺,接受挑選。
在位于三亞的國家雜交水稻研究中心超級雜交稻新品種試驗田,“種子選手們”已先后進入成熟灌漿期,再過20來天,就開始收割,冠、亞、季軍比武即將逐一揭曉。這些天,袁隆平院士帶著科研團隊,每天都去田里查看生長情況。這位年過八旬的科學家目前最大的心愿,就是在自己跨入90歲以前,實現(xiàn)大面積畝產(chǎn)1000公斤的目標。
沖刺畝產(chǎn)1000公斤目標的超級雜交稻“種子選手”都各有“撒手锏”,其中,新選育的廣占63s/1128兩系超級雜交稻“身世”尤其不凡——它是由兩個中國秈稻品種、一個中國秈粳品種、一個美國稻種共四個稻種,經(jīng)多次雜交后培育繁殖的優(yōu)質后代,每穗最高谷粒達500粒,每千粒重量達32克,比普通稻足足重出7克以上,結實率也在90%以上,每畝有效稻穗近15萬穗,株高1.2米,是個不折不扣的“小巨人”。該品種試種最高畝產(chǎn)突破了960公斤,今年在三亞試驗田的預測畝產(chǎn)可達1050公斤。
袁隆平院士介紹,實現(xiàn)大面積畝產(chǎn)1000公斤這一目標路線圖已經(jīng)確定,力爭今年實現(xiàn)大面積畝產(chǎn)過950公斤,三年內突破980公斤,爭取用五年提前實現(xiàn)1000公斤目標。目前,在三亞基地,袁隆平院士已邀請全國生物和遺傳專家,聯(lián)合武漢大學(微博)、江蘇農(nóng)科院等國內知名科研院所和大學聯(lián)合攻關,利用生物分子技術分析玉米和高粱等碳四光合率強的優(yōu)勢作物的基因,進一步提高超級稻的高產(chǎn)基因和能力。在攻關基地選擇上,湖南已選定隆回縣、溆浦縣等四縣作為首批超級稻大面積畝產(chǎn)過1000公斤示范點。
來源:生意社
以上是網(wǎng)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