戈壁灘上就地取材,用礫石砌墻,然后搭建鋼架、覆蓋白膜,再采用無土栽培和滴灌技術,獨具特色的“石頭棚”種出的是綠色蔬菜。
走進甘肅酒泉總寨鎮沙河村千畝非耕地高效節水生態栽培示范園區,幾十座整齊的蔬菜大棚直接排列在砂礫碎石遍布的戈壁灘上,每個大棚的墻體后還齊高堆放著約3米寬的礫石。沙河村農民趙進榮在這里承包了10個大棚。來到他家的大棚,首先映入眼簾的是一塊塊西瓜大小石頭砌成的墻體,菜畦的間隔也都是砂礫,蔬菜就好像是從石頭房里的碎石縫中長出來一樣。
趙進榮以前在大田里種植玉米和洋蔥,在他看來,相比大田種植,大棚種植不僅收入高,而且也省力。
酒泉市總寨鎮沙河村農民趙進榮說。耕地的30畝的收入就在2萬多元錢,而現在一個大棚一年的收入就在三萬二三。
2009年,沙河村開始在戈壁上建設石頭大棚,現在沙河村已經有47戶農民在這里經營著大棚,由于大棚產出的茄果品質好,銷售價格也相對較高,幾年下來,承包經營的農民們都嘗到了甜頭。
總寨鎮黨委書記石洲告訴記者,戈壁灘沒有土,他們在大棚種菜用的是無土栽培技術,就是把玉米、麥草秸稈發酵,與牛糞、雞糞等組成有機基質,相當于以前的農家肥,把育好苗的菜秧種在上面。澆菜的水取自鎮政府在戈壁上打的一口深井,采用膜下滴灌的辦法澆水;戈壁大漠白天光照強、晝夜溫差大,蟲害很少,棚里的小飛蟲都是用粘蟲板來滅;完全保證了大棚蔬菜的綠色無污染和無公害,而且大棚在保證了蔬菜質量的同時,還實現了高效節水。
酒泉市總寨鎮黨委書記石洲介紹說,節水我們算了一下,這個萬元產值我們這個棚里面耗水量僅僅是156方,那么我們的大田,就是我們這個地方萬元產值的大田耗水量是3000方,也就是說它的用水量僅僅是大田的1/19。
據了解,目前酒泉市總寨鎮已經在戈壁非耕地發展這種高效節水蔬菜大棚種植700畝,今年計劃達到1000畝,近兩三年內要發展到3000畝。當地基層政府和農民急切盼望國家能夠出臺針對高效農業的貸款政策,幫助農民邁開創業致富奔小康的第一步。
來源:新華網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