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年九旱,靠天吃飯,這是康保縣農村的真實寫照。然而屯墾鎮九棚村去年存放款達2000多萬元,集體資金達665.71萬元,位居全鎮榜首。是什么原因讓這個小山村如此富裕?近日,筆者實地探訪了九棚村。
九棚村,286戶,849人,耕地面積6393畝,農民一直以農業生產為主。如何讓世代為農的群眾過上富裕的生活,成為村兩委班子的“揪心事”。九棚村地下水資源豐富,他們就做起了水文章。2008年,村兩委班子確立了發展水澆地種植特色蔬菜的富民思路。有了致富目標,還得有敢吃螃蟹的人。村委會發動劉德等5戶種菜專業戶率先開發30畝水澆地,為他們修復舊機井5眼,硬化了田間道路,初試“牛刀”,劉德等就嘗到“甜頭”當年戶均獲純利潤2.4萬元。
典型引路獲得成功,農民種植蔬菜的積極性極大提高,第二年申請種植水澆地的農戶一下子增加到158戶,水澆地面積達到1280畝。如此大規模的整體開發,需要資金保障,村兩委干部積極到相關部門跑辦,得到了上級部門的大力支持,當年農民生產各種蔬菜2400萬公斤,產值達1300萬元。蔬菜種植效益發生了連鎖效應,2010年又有12戶村民自愿籌資開發水澆地200畝。到去年底,這村僅種植蔬菜一項,農民人均純收入就達6000多元,村集體資金累計達665.71萬元,以年均11.8萬元的速度遞增。
隨著產業的壯大,村兩委班子把工作謀劃的更細更周密。這村創辦了科技圖書閱覽室,方便群眾增加科普知識;建立了科技推廣工作站,選派青年農民到壩上農科所培訓學習,掌握良種薯的培育、管理、更新換代等技術;組建了營銷經紀人隊伍,與山東等地建立了穩定訂單關系,每年銷售蔬菜2600萬公斤,徹底解決了村民擔憂。如今,村強民富的九棚村,道路實現了硬化、美化,鄰里和諧、崇尚文明。“我們現在一門心事就是想怎么致富,為掌握市場信息,了解國內蔬菜行情,村里好多人家都買上了筆記本電腦,我們隨時掌握蔬菜的各種信息”九棚村村支書信心滿滿地說。
來源:張家口新聞網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