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菜貴過豬肉”,最近,蔬菜價格的反季上漲,再次引發關注。
“菜價高?那是因為種的人少了?!苯眨趯幉ū眮銎菁疑浇值篮枚愚r貿市場,菜農洪甫祥一邊張羅著買賣,一邊對記者說,除了氣候、油價、流通環節等因素,還有一個很重要的原因:蔬菜種植面積一年比一年少,在農村,不靠種地吃飯,已成為很多年輕人的“現實選擇”?!埃吃路菸业絽^里開農業技能培訓會,一眼看去,全是頭發花白的人?!?/p>
渡頭蔬菜基地是北侖主要的蔬菜基地之一,種植面積約250畝,每年向市場提供四季蔬菜約100萬公斤。
洪甫祥說,目前渡頭基地有30多戶菜農,平均年齡在55歲以上,5060群體已成種菜主力軍,他今年51歲,是基地里最“年輕”的本地人。
“什么時間干什么活,那都是有講究的?!焙楦ο榻榻B,與種植玉米、花木等經濟作物不同,種菜需要精耕細作,最忌諱馬虎了事。眼下正值各種蔬菜生長旺季,他每天至少要花10個小時在大棚里。
“種大棚是件體力活?!辈宿r楊善惠補充道,清晨4點左右,他就要起床開始收菜,5點運到市場出售,中午打個瞌睡,下午1點左右進棚干活,一直忙到晚上八九點才回家,有些菜農干的太晚,就索性睡在田邊的臨時房里。
基地工作人員宋富強總結了一個字,那就是“累”。他說,盡管該基地菜農去年一年的純收入平均在四五萬元,比打工還多一點,但是田間地頭幾乎看不到40歲以下的人,現在的年輕人寧愿少掙一些,也不愿意吃這份苦。
采訪中,菜農們紛紛表示,盡管有了大棚,但氣候對蔬菜的生長依然很重要,“歸根到底,種菜還得看天吃飯?!保苍孪卵?,持續低溫多雨,導致瓜果類蔬菜生長緩慢,打亂了本應錯開的上市時間,可能影響最終售價。
“菜農的年收入很難預計和保證?!彼胃粡娬f,與工人每月領工資不同,年景好,種菜一年的確能賺好幾萬元;反之,就要白白辛苦一場。
“地租、種子、汽油、大棚膜、肥料以及攤位費都不停地漲、漲、漲?!睏钌苹莅l起了牢騷,兩年前種5畝地的成本大約是1萬元,現在為了保證蔬菜質量,都得用有機肥、低毒低殘留農藥,成本至少增加5千元,更要命的是,蔬菜的價格和產量都沒辦法保證。
來源:寧波日報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