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說豐利鎮環漁村大棚養殖南美白對蝦不同于其他地方,蝦苗好,生長快,每畝效益高,筆者很好奇,4月底就來到這個村一探究竟。
在漁民田國泉辦的水產育苗場,初看上去,這里和其他育苗場沒什么兩樣,大棚里,田國泉聘來的技術員忙著在查看蝦苗的發育情況。在大棚里看了一會,也沒看出到底是哪里與眾不同,這時,田國泉的一番話道出了其中的奧妙。“這種蝦現在上海市場可達到四十幾塊錢一斤,現在我們這兒沒有這種蝦苗,全部是南方發過來的。我們養的這種蝦達到6公分了,在5月20號就可以上市了,其他品種的蝦要到7月20號才可以上市。”
聽田國泉這么一說,我們似乎明白了,原來是他養的蝦和別人不一樣,不同在哪里呢?田國泉告訴我們,養蝦的關鍵在苗種,這決定了一年的效益高不高。他養了五年的蝦,之前三年,由于蝦苗品質下降,育苗的效果也不好,效益逐年下滑。“以前養殖的全部都是普通苗,雜苗,不好養,到賣的時候,規格大的大,小的小,蝦販子過來看不順眼,也買不了好價錢。”
正當田國泉為尋找好的蝦苗品種犯愁的時候,2010年7月份,他在苴鎮棉花原種場看到了有一戶人家養殖的新品種,品質效益都很好,這讓田國泉心動了。經過打聽,他知道了這是來自海南省的一種南美白對蝦品種,南通地區幾乎沒人養殖過,但在上海有育苗場。田國泉問清楚信息后,立即啟程去了上海,買回苗種喂養。田國泉將他的80畝育苗池,54張大棚全部養上了這種新蝦苗,“我到上海把這個新苗種,自己開車拿回來養的,效果很好,一萬尾苗的話,可以達到180斤的產量,到了第二年,2011年,我就跟海南海的通威集團簽訂了三年的供苗合同。”
田國泉說,他看中這種蝦苗,不僅僅是因為這種蝦苗產量高,更重要的是可以比其他人家提前上市,在市場上搶到好的商機。“1萬尾蝦苗產量,高的達到200斤以上,最低的不低于150斤,平均產量在180-200斤左右。通威苗就是均勻的不得了,每個都是一樣大的,它的生長速度快,同樣放養的話,一般65天就可以上市了。”
田國泉盡管養殖南美白對蝦時間不長,卻是豐利鎮豐環特種水產專業合作社的創辦人,他把新蝦苗引進回來后,立即就在整個合作社和周圍養殖戶那里推廣開來。豐環特種水產專業合作社負責人王祥介紹說:“在我們帶動下,現在養殖通威蝦苗的養殖戶已經擴展了100多戶,達到1500畝以上,今后以環漁村為重點,輻射擴散面積3000畝以上,與養殖戶共同提高養殖效益。”
來源:如東縣農業委員會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