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4月20日起,由衛生部發布的《食品安全國家標準預包裝食品標簽通則》正式實施,至此,食品生產企業執行新版《預包裝食品標簽通則》已有將近一個月的時間,筆者走訪數家大型超市、賣場發現,除了生產日期為4月20日之前的,食品包裝上的標注已基本規范,但是大部分消費者對此毫無察覺,依舊“糊里糊涂”。
新版通則修改了食品添加劑的標準方式,要求在在同一預包裝食品的標簽上,所使用的食品添加劑可以標示功能類別名稱,同時標示具體名稱等三種形式。走訪中,像面包、牛奶、餅干、飲料等食品的添加劑都有具體的標注,筆者隨機采訪了幾位市民,其中一位年輕的媽媽留意到某品牌純牛奶的標注,她反應,“以前一直買這個牌子的牛奶,沒有發現有添加劑,最近突然發現原來純牛奶里面也是有添加劑的”。其他市民均表示購物時沒有注意到。
另外,新版通則還增加了對增加了致敏物質的推薦標示要求。列舉了大豆、乳及乳制品、堅果等8類可能導致過敏反應的食品及其制品,但是由于此項屬于非強制性要求,生產企業可自主選擇是否標示,走訪過程中,筆者注意到標注致敏物質的食品非常少,只有極少數果仁餅干在包裝中標注了此產品可能含微量花生、果仁和芝麻。
此外,通則中還增加了對制造者、經銷者聯系方式、食品配料按質量或重量遞減排列和大小包裝生產日期以及保質日期標注的要求等等。多數市民反映,跟消費者緊密相關的主要集中在食品添加劑和食品配料的標注改變上,超市賣場的銷售人員表示,新版預包裝食品標簽通則的實施,將更利于消費者認知所購買食品,更利于維權、保障安全消費。
來源:中國糖果網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