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大櫻桃、小櫻桃長達數年的博弈中,“大”進“小”退似乎已成定局。僅以萊州為例,2012年,萊州全市大櫻桃種植面積為3.3萬畝,小櫻桃種植面積為3000畝;而在上世紀九十年代初,該市大櫻桃種植面積僅為幾百畝,小櫻桃種植面積則有4000多畝。
那么,在這場“大”與“小”的博弈中,小櫻桃是否最終難逃“退市”宿命,只能成為歷史呢?有關專家表示,“因地制宜、大小共存、多模式發展”才是櫻桃產業未來發展的主旋律。
市場博弈:“大”進“小”退
萊州市柞村鎮尚家山村村民任樹榮,從1970年左右,開始種植小櫻桃,至今已有30多年歷史,是該村最早種植小櫻桃的村民之一。6年前,在看到大櫻桃的市場價值后,他又開始發展大櫻桃種植。目前,他共有大櫻桃樹140多棵,小櫻桃樹70多棵。任樹榮告訴記者,對于小櫻桃的種植規模,他已不準備繼續擴大;但對于大櫻桃,他感覺還可以多種一些。
任樹榮認為,從市場價值來講,大櫻桃優勢明顯。2011年,大棚大櫻桃最高市場售價120元/斤,今年約為150元/斤,批發價則在35元—40元之間,而去年小櫻桃僅為8元/斤。
任樹榮的大櫻桃樹為露天栽植,去年每棵純利潤為400多元;而同樣露天栽植的小櫻桃樹,每棵利潤不足200元。
價格差異,不是任樹榮對小櫻桃失望的主要原因。任樹榮說,小櫻桃的主要缺點在于它的采摘、貯存和運輸上。“小櫻桃采摘很難,熟手一天最多只能采50斤;而大櫻桃每天則可采200多斤。”任樹榮說,小櫻桃在低溫環境,最多可保存3到4天,且運輸中易爛。采摘難使得它采摘成本居高難下,而貯存、運輸難,使得它無法待價而沽,因此,價格提升空間小,價格權把握在買方手中。
綠色博弈:“小”優“大”劣
同為尚家山村最早一批的小櫻桃種植戶,任召玲的看法與任樹榮大相徑庭。任召玲說,大櫻桃雖然具有較大的市場優勢,但從綠色環保上來講,大櫻桃與小櫻桃“沒得比”。
在食品安全越來越被重視的今天,任召玲認為,綠色環保將是小櫻桃最大的一張“王牌”。任召玲介紹,很多地方的小櫻桃種植,最初全部是天然野生,因為它不用除蟲、不用施肥,純粗放式管理,管理成本幾乎為零。而大櫻桃每年則需要用4—5遍藥,追3—5次肥。
來源:中國水果蔬菜網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