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月的桂林,籬江兩岸,柑橘花開,一股濃濃的香味,飄散開來,引得中外游客一片贊嘆。近年來,桂林市按照“信息采集自動化,田園耕作機械化,肥水和農藥施用標準化,管理平臺數字化”的標準進行的規范化建設取得了豐碩成果。
4月下旬,記者在桂林市恭城縣的1350畝示范園看到,一流的優質柑橘生態示范樣板園,碧綠的橘樹點綴著白色的花朵,一片喜人的長勢。
果園內品種齊全,有日南1號早熟蜜柑、紐荷爾臍橙、臺灣椪柑、奧林達夏橙,還有南豐蜜橘、砂糖橘、少核默科特、天草等40個品種。實現了四季常綠,四季有果,成為廣西與東盟的優質柑橘博覽園。
采訪中記者得知,這是采取公司加農戶的模式,由廣西桂林鵬宇兄弟柑橘產業開發有限責任公司,2008年初投資興建的1350畝示范園,總投資1670萬元。當年5月前定植柑橘無病苗1000畝10萬株。為了把橘樹種好,他們還增加了配套設施,安裝了滴灌系統和沼液手施澆灌系統。遠處那160畝松樹防護林,8萬立方米的小型水庫,路網、電網也都遍布全園。園內的工作人員介紹說,2011年掛果面積400畝,產量達320噸。
示范園區建設的成功,得益于“四化建設”。據廣西農業廳廳長張明沛介紹,示范園區的特色是:科技先導,技術引領。起先,他們投資200多萬元,全套引進以色列普拉斯托公司的滴灌設施和技術,利用山地自然落差,80%柑橘樹實現了無電自行滴灌。用電腦控制操作,實現了水肥一體化管理,具有節水、節能、精準、高效、節約人工等功效。記者發現,這里的果樹很少打藥,卻沒有病斑和害蟲。原來,全園安裝了30盞頻振式誘殺燈和5000個誘捕器,通過燈誘、色誘、性誘、誘殺劑等措施,有效降低蟲害。
生態立園,嚴控農殘也是園區的一大特色。園區與養殖1000頭種豬的栗木斯格種豬場相距1.6公里,通過管道和電泵設施把種豬場2個各150立方米的大型沼氣池的沼液引到園區,再次發酵后,又把園區手施澆灌系統輸送到全園柑橘樹,實現豬—沼—果有機結合,達到綠色環保可持續發展。
記者看到,施肥以菜麩、豆粕等有機肥為主,每年套種綠肥300畝。有機肥施用量達到90%以上。園區在一家農資店定點采購農資,雇用16對夫婦常駐園區做工,水果生產按出入境標準實行“五統一”,果實成熟前一個月嚴禁噴藥。為此,這里的柑橘不僅出口國外,“全國最放心的水果”的美譽也聲名遠播。
來源:科技日報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