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仙桃市剅河鎮的桃樹研究所,“桃樹大王”許先平很忙碌剛照顧完桃林回來的他,踩得雙腳泥濘,正與來自潛江的買苗人在談生意。“10塊錢一株苗子,他們一次性要了上千株。”許先平已經習慣這種忙碌,“全國都知道我的‘仙桃一號,他掏出厚厚一本臺賬開春到現在,湖南、廣東、貴州甚至遠至甘肅的客商紛至沓來,省內的更是踏破門檻。
把桃產業做得更大
許先平自詡閑不住,在桃產業上,他的想法層出不窮。
上個月,他剛剛一口氣掏出30多萬承包了村里的40多畝地,租期15年,準備把桃林擴大。
不止如此,去年3月,在城區干河街道的王老村,他投入40萬建設的百畝仙桃園,明年6月就能量產了。
這幾年,他注冊了商標“許蜜”、“仙桃一號”。他整合周邊農戶發展桃林200多畝,統一管理手段,統一技術標準。他的桃子,堅決只施農家肥,打藥水時每一個桃子都得套著袋子。按他的標準,160克重量以下的、殘次的桃子堅決不賣,免得砸了“仙桃一號”的牌子。
桃樹大王許先平下一步還準備成立桃協會,卯足了勁來做好桃文章。
帶動更多人種桃致富
當著記者的面,許先平算了一筆經濟賬:桃樹研究所對面30畝桃林,單株效益好的可達1500元。他的主打產品“仙桃一號”一半供應武漢市場,零售價每斤過10元。還有一半作為禮品桃出售,每到桃子成熟時節,一盒15個桃子售價100元,包裝精美,來遲了根本搶不到,供不應求。
滿打滿算,靠賣桃子和賣苗子,他年收入大概20多萬。
盡管周圍有好幾戶跟著許先平發了財,但很多鄉親還在觀望。許先平說,“桃苗栽下去,第三年才能量產桃子出效益。很多人在顧慮成本的問題和市場的問題。”
許先平想用實實在在的效益,感召更多的人種桃。盡管桃子不愁銷,但他準備出資聯合幾個大戶就地上一座冷庫,延長桃子的銷售周期,以前只賣六至八月的桃子可以多賣兩三個月,收入預計能翻番。“抱團發展,抵抗市場風險的能力就強,效益更好,別人看了,就少了很多顧慮。”
這么多年來,他在全國累計推廣五萬畝桃林,桃苗賣錢,技術不要錢。“桃樹病了,近的我上門,遠的給我打個電話,負責解決。”
做桃文化的傳播者
來源:湖北日報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