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月末,大地一片蔥綠,農民沉浸在一次抓全苗的喜悅之中。企盼著一個豐收的秋天的到來,大慶市讓胡路區法院喇嘛甸法庭的法官們也非常高興,早春時節,在大集上辦的“集市法庭”幫農民解決了一些春耕的糾紛。現在,農民正在精心的待弄莊稼,這讓法官們也松了一口氣,可是,就在5月2日,村民趙某與李某二人卻急急忙忙地來到了法庭,訴說自己購買的農藥存在嚴重質量問題,噴到地里,部分農作物受損將會導致嚴重減產,要求吉林農藥生產企業賠償經濟損失8萬元。
莊稼是農民生存的重要根基,此案事關群眾重大利益,于是庭長馮玉環啟動“快速絕色通道”,快速立案,并決定親自審理。為掌握最真實的情況,馮庭長帶領全庭法官到地里進行實地查勘,當看到地里的玉米苗并未全部被農藥噴死,頓時產生疑問?經過詢問二原告才得知是由于多噴了幾遍農藥的原因,而沒枯死的地塊只噴了一遍農藥。了解情況后,馮庭長的心里有了數,依據其多年審理農村案件的經驗,其深知這不是農藥質量所致,而是其沒有掌握好正確的使用方法所致。
在第一次庭審中,被告吉林農藥生產公司代表堅決認為,自己公司是國家大型農藥生產企業,二原告所購買的農藥是本企業的名牌產品,合乎國家標準,不會有任何質量問題。至于被告使用本產品造成的損失可對所購買的產品進行質量鑒定,如果確認產品質量問題,公司負責賠償一切損失。對方僵持不下。庭審后,馮玉環庭長去做二原告的工作,并把實地查勘的情況及自己的判斷說出,同時指出做質量鑒定的復雜性和需要三萬多元高昂的費用。他們需要承擔更大的損失,經過馮庭長的分析說理,倆被告承認是自己使用不當造成的,原以為多噴幾遍效果會更好,沒想到卻事與愿違,因此同意法庭調解,馮庭長告訴們,今后要多掌握一些科學技術,千萬不能自以為是了。
來源:東北網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