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往東流,風向西吹。中國經濟發展總是延循著一條東開西進的脈絡鋪展開來。白酒發展也是如此。來自“酒都宿遷”走向全國的洋河,以“綿柔型”與西部的茅臺醬香、五糧液濃香遙相呼應,白酒品類“綿醬濃三劍客”美名不脛而走,成為引領中國白酒潮流的一面旗幟。
尋訪傳承千年的“綿柔”基因
郎咸平認為,人們飲用茶和酒是享受其風味,而其風味又大大取決于產地的自然環境和與之適應的加工方式,因此人飲用茶和酒可看作品味自然的過程。
同樣,國家酒類檢驗檢測中心主任鐘杰也指出,白酒高度依賴于環境,是高度依賴自然資產的產業,具有很強的地域特色的生態產業。
顯然,不可復制的生態環境是釀就一瓶好酒的基礎條件。目前行業內公認的產區概念,從大區域范圍講是川黔產區、黃淮產區;而其核心區域,即是四川(宜賓、瀘州)、貴州、江蘇宿遷三大白酒產區。這三大產區,共有7個中國名酒,得天獨厚的生態條件造就了這三處中國名酒群聚基地。
同時擁有洋河、雙溝兩大中國名酒的江蘇宿遷,位于我國東部,淮河下游,雨水充沛,土壤肥沃,是中國白酒自然酒發祥地,世界公認的“白金產酒區”,淮河酒文化的中心地帶。
《天工開物·酒母》篇中記載:“凡燕、齊黃酒曲藥多從淮郡造成,載于舟東北市”,所指即今江蘇宿遷地區。綿柔型白酒正得力于“酒都宿遷”核心區不可復制的自然生態,被千年傳承。國內著名白酒專家沈怡方評價說,這里已經形成了以“綿甜軟凈香”五味諧和、以味為主的綿柔淡雅濃香型酒的產區特征。
就像醬香茅臺離不開特殊的地理環境和獨特的工藝一樣,綿柔洋河的卓越品質,也離不開“酒都宿遷”得天獨厚的環境與工藝傳承。盡管白酒行業內許多企業都在模仿洋河的“綿柔”,但正如白酒分析專家金佩璋所說:“通過色譜分析,發現洋河綿柔型白酒骨架成分的比例更加協調,這是許多酒廠不可復制的。”
洋河綿柔風,中國白酒新氣候
可能有人要問,有了千年傳承的風骨,為什么老名酒洋河的“綿柔”,直到今天才成就了“綿醬濃”三足鼎立,風行大江南北呢?
來源:新華日報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