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廣西頻道5月18日報道:(記者張曉博、吳小康)記者從廣西現代農業創新發展現場會上了解到,廣西崇左市江州區組織實施了甘蔗高效節水灌溉項目,項目區農民憑借租金收益、勞務收益等四方面收益,人均年純收入預計將達到9063元,比非項目區高出2400多元。
5月17日,在廣西現代農業創新發展現場會上,江州區區委書記邱明宏介紹,首期6萬畝甘蔗高效節水灌溉項目區內,農民依法自愿流轉土地,不投入一分錢,就獲得四個方面的收益:租金收益,流轉土地每畝每年租金收益達1000元,與歷年農民種蔗每畝年平均收益760元相比,要高出240元;勞務收益,農民在投資企業務工,按每人每年工作4個月,每天70元收入計,每人每年可收入8000多元;分成收益,試點后甘蔗畝產超過6噸即達到投資盈虧平衡點,農戶可與企業按比例分紅;綜合收益,公司規模經營后,勞動力解放出來,可外出務工、發展特色養殖、發展林下經濟等,獲得多種收益。據測算,項目試點完成后,項目區農民人均年純收入將達到9063元,比非項目區高出2400多元。
江州區是國家重點“雙高”糖料蔗基地,人均產蔗產糖量居全國第一,具有“中國第一甜縣(區)”的美譽。蔗糖產業是江州區無可替代的支柱產業。但江州區地處左江旱片,甘蔗生產長期面臨干旱缺水、單產低、勞動力缺乏等瓶頸問題。
邱明宏介紹,針對實際情況,當地采取“政府主導、企業投資、農民參與、利益共享”的模式,投資13.5億元實施30萬畝甘蔗高效節水灌溉項目。從2011年起,將在5年內對具備水源條件的蔗田進行膜下滴灌技術改造,統一配置滴灌設施,將水、肥、農藥一體化技術應用到甘蔗生產全過程,實現節約水、肥、農藥70%以上。發揮這種灌溉方式水、肥、藥“三位一體”的優勢,提高甘蔗單產,將從根本上結束“靠天種蔗”的歷史,同時解放勞動力,改變農業傳統生產方式。
廣西壯族自治區副主席陳章良認為,江州區探索出的“土地流轉、機械化耕種收、水肥一體化高效節水灌溉”三位一體的創新發展模式,有力推動了甘蔗生產規模化、集約化、機械化、設施化,有效破解了示范區長期面臨的干旱缺水、單產低、勞動力缺乏等瓶頸問題,是現代農業創新發展的典范。
來源:新華網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