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低產田要改造才能向高產田邁進,中低產林也要改造才能變成高產林,但如何改造成了難題。改林要砍樹,搞砸了就成了毀林人,罪人!在大理州祥云縣,晚報記者隨著“森林云南建設”采訪團目睹了祥云對中低產林的改造。他們將低產林向大企業集中,搞林地扭轉,以核桃種植為主要方式改造林地,讓林農增收。順口溜祥云三寶由“洋芋、土豆、馬鈴薯”變成了“核桃、堅果、搖錢樹”。
種植核桃提升林地價值
走進祥云縣城,你可以看到:“砍樹是罪人,移樹是庸人,栽樹是功臣”的標語。在中低產林改造中他們是如何砍樹?如何把中低產林改成高產林的呢?祥云縣副縣長楊輝說,在中低產林的改造中,很多地方都需要改,但中低產林砍掉之后若恢復不好還不如不改。其一,在砍樹的審批上,層層把關,將規劃做好做細。其二,為了保險,他們將林地讓大戶來種并進行改造。中低產林改造一律采用“帶狀皆伐改造”的方法,也就是采伐帶寬6米,保留帶寬6米,在采伐帶上種核桃樹,形成混合林地,盡量減少對項目區生態環境的破壞。他們通過種核桃提高林地價值。
一棵核桃樹年收上千元
從祥云縣城出發,走兩個小時左右,晚報記者來到了米甸鎮小里坡村。這里原來是荒山,如今山上種下很多核桃樹。你可以想象一下,10年后這里將成為一片核桃林,樹枝上掛滿沉甸甸的核桃。幾個山頭外,已長成氣候的核桃樹就充分顯示出了活力,綠色一片連成一片,承包者李懷寶說,好的核桃樹每年產值達千元,高產期時估計會達到2000余元。
李懷寶成立了自己的公司,產品銷向海內外。他的公司是中低產林改造中引進扶持的一個龍頭企業,被列為大理州的低產低效林改造試點單位,于1996年開始種植核桃,截至目前,已建設了1.5萬畝的核桃種植基地。現在,他種植的15萬株核桃樹全部實現了滴灌,規范的管理和先進的種植技術帶動當地群眾主動、自愿改造林地。目前已有5000余畝核桃樹掛果,年產值達800多萬元,這些不能滿足他對產品的需求,他的生產線更多的是將附近核桃收購來,打包、加工往國內外銷售。
林農既當工人又當老板
來源:云南網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