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3日,筆者途經瀘州市納溪區合面鎮鄭河村,看見留守婦女陳艷芬正在房前屋后忙碌著采摘鮮櫻桃,紅艷艷的櫻桃映紅了她臉。
“氣溫不斷升高,每天早上、中午和下午都要在20多株櫻桃樹上采摘三次,櫻桃一下樹,就被騎著摩托車的商販或游人買走。”邊采摘綴滿枝頭的櫻桃,陳艷芬邊樂哈哈地的告訴筆者。筆者放眼她的櫻桃園,青枝吐翠,晶瑩剔透的鮮櫻桃壓彎了枝頭,令人垂涎欲滴。“選擇優良櫻桃品種,并按無公害食品的要求種植,這樣,櫻桃就個大質好、味甜脆嫩、色澤鮮艷,”在茂盛的櫻桃園里,陳艷芬笑容滿面地說,“新鮮櫻桃剛下樹就被商販以每斤12——15元的價格收購銷往納溪、宜賓、瀘州等地,現在腰間的‘錢袋子’裝了2500多元了,估計還可采摘櫻桃100多公斤,估計要賣4000-5000元;加上其他水果,今年可賺近10000元。
近年來,合面鎮許多果農充分開墾房前屋后的空閑地,利用剩余的農家肥大勢栽種枇杷、桃、李、梨等上好的優質果品,發展多元化庭院經濟作物,并要求農民按無公害產品要求,嚴格管理和施肥。同時,在推進新農村建設中,合面鎮結合丘陵地區的資源優勢,響亮地提出“發展生態農業”的發展思路,積極爭取上級資金,通過“一事一議”等方式改擴建村社公路。路一通,周邊幾個區縣和鄉鎮的商販便騎著摩托車紛至沓來收購農副產品。
當筆者問及陳艷芬的櫻桃為啥果大口感好時,陳艷芬說,今年在納溪區科學技術協會的指導下,前期用了二件蒙鼎底肥和蒙鼎微生物配肥復合菌劑,后來又用了2件鉀鈣狀元作追肥,整個生長期櫻桃葉片大小勻稱,座果率高,后來還用蒙力28涂干3次,沖施了一次,所以她的果子轉色快,上市早,口感好,櫻桃沒出庭院便被客商搶購。
櫻桃枝頭紅,果農心里樂。在合面鎮,像果農陳艷芬一樣,還有100多位留守婦女目前心里也樂滋滋的,在房前屋后忙著采摘櫻桃出售,據估計,僅此一項,果農每戶可戶均多增收5000余元。
來源:瀘州新聞網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