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工商部門對精制茶廠啟動新的年檢制度,年檢不再支持衛生部門的相關許可證,企業必須獲得qs認證或質監部門的準許生產證明,方可通過年檢。昨日,記者從嵊州茶葉產業行業協會獲悉,由于國家提高了精制茶的"門檻",該市80余家精制茶廠面臨"降級",成為普通的初制茶廠。
昨日,嵊州質監部門負責qs管理的負責人表示,除了部分仍在辦理之外,過關的只有10多家精制茶廠。
據了解,早在十八世紀初,嵊州珠茶就以"貢熙"、"熙春"茶名(意即康熙皇帝的貢品)風靡茶壇,被譽為"綠色珍珠".該市從2006年開始申請注冊"嵊州珠茶"地理標志證明商標,經過4年努力,日前終獲成功。
統計顯示,2010年該市共有茶園面積18萬畝,有珠茶初制廠100多家,精制茶廠100余家,年加工出口珠茶6萬多噸,產值9億元,占全國珠茶出口量的60%以上。
現在,該市80多家珠茶企業面臨"降級",引來省市有關部門的高度關注。
對于企業而言,沒有通過年檢會對利潤產生直接影響。通過年檢的企業出口精制珠茶,可以享受17%的退稅,而初制茶廠僅為13%,甚至連這13%的退稅也難保證。
嵊州茶葉產業行業協會的呂秘書長稱,由于當時沒有足夠重視,現在不少珠茶企業是叫苦不迭。
說起"年檢"通過率低的原因,該市質量技術監督局主管qs業務的一位科長說,這與企業意識不強和申報qs認證費用高有關。
"企業qs認證的正常申報費用在3000元以內,而改造相關設備和硬件環境的投入則需數萬元,一般小企業辦下來,大約費用在10萬元左右。而大中型企業的費用少則20萬到30萬元,多則上百萬元至千萬元。"
其實,早在兩年前,該市就出臺了茶葉生產企業通過qs認證的補助政策,對每家獲得qs認證的企業,一次性獎勵3萬元。遺憾的是,大多數珠茶企業采取了觀望態度。
目前,嵊州茶葉產業行業協會表示,仍不放棄為沒有通過年檢的企業爭取機會。
來源:第一茶葉網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