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秋時節,秋茶飄香,11月5日,筆者走進了素有“綠茶之鄉”的武平縣桃溪鎮,感受電氣化給茶農帶來的豐收喜悅。
桃溪鎮位于閩西革命老區武平縣北部,是福建省的綠茶基地,該鎮種植茶葉2萬多畝,年產綠茶900多噸,全鎮3萬多人口中茶產業受益人口占80%。桃溪綠茶暢銷香港、法國、美國及京、滬、粵、閩等國內外市場。2010年,在中國(上海)世界茶葉博覽會上選送的茶樣,桃溪綠茶還獲得了3個金獎、1個銀獎,其中“千山”牌和“梁野山”牌綠茶被評為國家a級“綠標”。但就在十年前,桃溪綠茶卻因制茶技術落后而大量滯銷,一斤才賣幾元錢,當時到處是拋荒的茶園。電力相助,茶質提升,武平供電公司根據茶農、茶商用電特點,因地制宜,科學規劃,加強電網建設,帶動茶農走進了電氣化制茶的春天。
桃溪綠茶一年有春、秋兩季是制茶高峰期,近年來,制茶業由傳統手工制作逐漸向電氣化生產轉變。從采摘、搖青、烘焙工序,到茶葉冷藏、包裝都用電,茶農、茶商都成了用電大戶。現在一戶茶農的用電量,抵上10年前一個村的用電量,電成了茶農增收的好幫手。
“在點煤油燈的年頭,我的祖輩就開始制茶了。那時炒茶是人工簸,鍋上炒,火候難掌握,質量上不去,只能做一些家庭小作坊加工。”桃溪露旗茶廠負責人劉漢炳說,“現在電足了也便宜了,我們用上了各種電氣化設備,溫度、濕度、茶葉脫水程度都控制得很好,種茶和制茶規模都擴大了好幾倍。”
為了讓茶農放心制茶,近年來,武平供電公司在電網建設上下足了功夫,通過科學規劃電網,多方籌措,十一五期間,累計投入電網建設資金14276萬元,新建110千伏變電站一座,35千伏變電站兩座;新增或更換配電變壓器229臺,增容21365千伏安;新建和改造10千伏線路226.08km,0.4kv線路179.46km;完成1個鄉鎮、12個村的電氣化建設。武平電網形成了以220kv集賢變和220kv舊縣變為電源點的雙輻射供電網絡。
今年9月9日,武平縣最后一座無人值守變電站35千伏桃溪變電站技術改造工程完工,并成功送電投入運行,徹底改變武平北部電網終端供電質量薄弱的現狀,更對武北制茶業發展起到電力先行的引領作用,經濟效益得到有效提高。
來源:第一茶葉網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