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內頻發的食品安全危機事件讓國外進口食品商嗅到商機。在昨天開幕的第十三屆中國國際食品和飲料展覽會上,來自丹麥、法國、德國等地的禽肉公司組團參加展會,進口乳制品更是一枝獨秀,成為近年來進口量增長最快的產品之一。
盡管我國是傳統的豬肉生產和消費大國,但依舊有不少國家瞄準該市場。一家丹麥豬肉公司的中國市場負責人表示,其公司作為全球最大的豬肉出口商,針對中國市場的出口量逐年增加。在其簡單的產品宣傳目錄上,除了各類豬肉制品,還有大段的食品安全體系描述。這名負責人毫不諱言地表示,丹麥豬肉的主要優勢就是“安全”。“我們所有的工廠都執行全球紅肉標準,嚴格監控沙門氏菌指數,瘦肉精、激素生產促進劑等都禁止在歐盟使用,甚至給牲畜使用抗生素防病在丹麥都是違法行為,用藥必須在vetstat法定體系原則指導下,由獸醫批準后使用。”
此外,近期立頓茶包傳出的農藥殘留事件,也給有機茶帶來機會。來自荷蘭的有機茶葉firsttea是全球前五的袋泡茶品牌,去年下半年進入中國市場。其相關負責人表示,firsttea為全球采購,從斯里蘭卡、中國、印度等國的有機茶園中選取原料,在種植和加工過程中都不使用農藥和化肥。“前期選擇茶園時沃恩也會對其土壤和茶樹進行農殘檢測,同時要求遠離工業區。”盡管每個茶包的價格從1元多到5元多不等,價格不菲,但該公司卻看好中國市場,“安全健康的茶葉會受到中國消費者的青睞”。
同樣大張旗鼓進入中國市場的還有乳制品。一家綜合代理眾多進口食品的公司負責人表示,和餅干、巧克力、調味汁等食品相比,近年來乳制品特別是牛奶的銷售增幅明顯,可謂一枝獨秀。“其他產品考慮到口味和價格的因素,消費人群和數量并沒有太大的變化,但乳制品確實增長迅速。由于消費者對國內牛奶的信心大打折扣,為了避免未知問題,越來越多的人愿意多花一點錢購買進口牛奶。”
來源:解放網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