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邊護坡與底層‘三面光’,或用塊石,或用混凝土,不僅流量提升了,安全系數也增加了。”昨日,記者一行走進位于廬江縣湯池鎮的廬江縣2011年小型農田水利重點縣項目現場,目睹舒廬干渠廬江灌區湯東支渠和羅元斗渠的“新面貌”。同行的廬江縣小型農田水利重點縣項目建設管理處工程負責人許成玉告訴記者,“往年這個時候,干渠支渠都在放水,今年雨水相對充足,暫時還沒開始放水,一旦放水,暢通無阻,這些渠道就會發揮出應有功效。”
水利是農業的命脈。作為農業大縣的廬江縣,向來很重視水利基礎設施建設與農田基本整治。尤其是最近幾年,為配合小型農田水利重點縣項目建設,2011年該縣財政投入1604萬元,安排農水工程63項,用于縣內面上農水工程建設,提高水利工程抗災能力,改善農業生產條件,促進農村經濟發展。建設內容包括小型涵閘斗門、蓄水堰壩、小型泵站、排灌溝渠等。與此同時,該縣采取“以獎代補”等形式,財政投入1785萬元,用于重點工程土方、桂七支渠配套、新增蓄水工程、面上土方補助等。其中舒廬干渠灌區投入1000萬元,發動灌區12個受益鎮,用于舒廬干渠廬江灌區渠道整治工程,整治干渠5條,98公里,其中主干渠1條42公里,分干渠1條26公里,支渠3條30公里。完成土方150萬方,清除違章建筑400平方,清理樹木4萬余棵。
小農水“滋潤”大農業。“水到渠成”已成老皇歷,“渠成水到”詮釋新理念。干旱尤其是大旱之年,一碗水一碗稻。該縣的農水工程與重點水利工程建設等,為糧食增產、農民增收、農業產業結構調整和農業機械化奠定了基礎。同時,節水理念根植于心,合理用水、科學節水正在進行體制機制的嘗試和創新。廬江縣2011年小型農田水利重點縣項目正在新建節水示范片1100畝;支渠以下渠道的管理由當地受益村成立的農民用水協會進行日常管理和維護,推進了農村新型水利管理模式的建設與成長。
來源:合肥日報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