臨海市是全國規模最大的西蘭花生產基地,常年種植面積達6萬多畝,早稻面積卻逐年減少,單產較低。自2010年開始,該市從充分挖掘潛力、確保糧食生產安全出發,探索在西蘭花主產區開展“早稻西蘭花”耕作模式,充分利用西蘭花種植后的閑置地種植早稻,解決了當地每年冬季西蘭花采摘結束后冬閑田和種植早稻無土地問題,提升了早稻、西蘭花畝產,實現糧經雙豐收,推動了春耕生產順利開展。經過兩年多實踐,采用該模式種植早稻面積從2010年的500畝發展到2011年的4000畝,今年在西蘭花主產區全面推廣后,面積將突破10000畝,全市早稻種植面積將增加30%;2011年試點地塊早稻平均畝產比常規種植增31%;西蘭花平均畝產比常規種植增10%。
一、出臺扶持激勵政策,激發菜農種糧熱情通過明確扶持重點,增強政策扶持和宣傳力度,進一步創造良好的早稻生產政策環境,調動西蘭花種植戶種植早稻積極性,確保春耕生產順利開展。
一是加大政策扶持力度。明確重點扶持早稻生產,對采取“早稻西蘭花”耕作模式的,在上級補助基礎上,市級再給予每畝100元的補助,相關鎮再給予每畝30元補助。
二是加大政策宣傳力度。通過召開早稻西蘭花耕作模式推進會、開展“農業科技服務下鄉”等形式,大力宣傳耕作模式及各級種植早稻扶持政策。
三是及時兌現政策。建立健全“市、鎮、村”三級糧食扶持政策落實機制,在出臺的種糧大戶直補、糧食生產意見等文件中,強調補貼資金要專款專用,嚴禁弄虛作假套取補貼資金,堅決杜絕截留、擠占、挪用、冒領直補資金。
二、創建專用技術體系,提供技術支撐建立一套完善的“早稻—西蘭花”耕作模式栽培技術體系,包括引進新品種、適期播種、平整田地、施足肥料、巧除雜草、水漿管理及病蟲防治,幫助當地種糧農戶及時掌握種植技術,進一步規范“早稻—西蘭花”耕作管理模式,同時通過完整配合,實現種植效益最大化。
據統計,采用“早稻—西蘭花”耕作專用技術的示范方水稻最高畝產達1300斤,比常規田高出近1倍。
來源:浙江農業信息網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