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順縣南部的鼓揚鎮是長順最貧困的地區,典型的喀斯特地貌自然條件十分惡劣,這里看不見成片的稻田,露出大石頭的山上,只有包谷在頑強地生長著。不過這里卻出產罕見的綠殼蛋雞,鼓揚鎮還是綠殼蛋雞原產地保護地。
把南部鄉鎮作為綠殼蛋雞養殖重點區域,大面積推廣綠殼蛋雞養殖,實施產業化,成為了長順南部脫貧的重要手段。
5月16日,天氣晴好。鼓揚鎮鼓揚村養殖大戶黃如秀的養殖場沒有建在村子里,而是在村邊的山上。
幾位身著布依族服飾的村民,正忙著給小雞喂水。黃如秀說,最近出殼的小雞多,請幾個老鄉來幫忙,50元錢一天。
黃如秀說,綠殼蛋雞是當地的特產,在當地很久以來就有養殖的歷史,她看準這個產業。2007年,黃如秀貸款8萬元開始養綠殼蛋雞。兩年后,她家的年純收入從2007年的5000多元,變成了五六萬元,3年她就還清了貸款。
現在黃如秀的養殖場有2000多羽綠殼蛋雞,年純收入超過10萬元。
“一個綠殼蛋雞蛋在市場上是2元,好的時候能買到2.5元,現在綠殼蛋雞種苗大家都搶著要。”格道村村主任李敏說。
李敏自己也在養殖綠殼蛋雞,2005年他就帶頭養了200只,辦起了“李敏養殖場”。根據自己的親身體驗,李敏表示,1戶養30羽綠殼蛋雞,戶戶可脫貧不是難事。
他給記者算了筆賬,1羽綠殼蛋雞,1年可產蛋150枚左右,1枚按平均價格2元計算,一年就有300元的收入,1戶養30羽,一年產值有9000元。難怪格道村所有的682戶人家都養綠殼蛋雞,42000多羽綠殼蛋雞,人均60羽,每年可以給這個村子帶來上百萬元的收入。
據專家鑒定,綠殼雞蛋含有豐富的鈣、鋅、卵磷脂等有益物質,比普通雞蛋對人體更有益。2007年,當地政府成立了綠殼蛋雞專業合作社,專門負責綠殼蛋雞的養殖和銷售。2009年10月,長順綠殼蛋雞品種正式成為國家級畜禽遺傳資源保護品種。
正因為綠殼蛋雞良好的效益,長順縣下力氣抓好綠殼蛋雞的產業規劃工作,目前該縣已發展綠殼蛋雞養殖戶(場)5000余戶,其中500羽以上規模的養殖場156個,存欄綠殼蛋雞120萬羽,年產值達到1.4億元。同時,長順還依托與深圳羅湖區合作的“深圳·長順"東西合作"有機生態農產品集散中心”項目,形成了“鼓揚鎮—中壩鄉—營盤鄉—長寨鎮”綠殼蛋雞產業帶,全縣綠殼蛋雞產業正向規模化、專業化、小區化、基地化方向持續快速發展。
來源:貴州日報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