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商務部22日發布的商務預報監測,上周(5月14日至20日)商務部重點監測,豬肉價格比前一周下降1%,連續16周下跌,累計降幅達15.7%。
不過,在肉價傷農的同時,洋豬肉正扎堆進軍中國市場,這引起了部分業內人士的擔憂。近日,英國《金融時報》稱,由于國內市場低迷,英國開始打起了中國豬肉市場的主意,其農業大臣已赴北京洽談相關貿易協議。事實上,此前,除了美國和歐盟,墨西哥、芬蘭等國去年也紛紛組團來華開展“豬肉貿易之旅”。而海關數據顯示,今年頭兩個月進口豬肉大幅增加。
中國生豬預警網首席分析師馮永輝指出,中國肉價已創下歷年來最長的下跌周期。若廉價洋豬肉再大舉進入,將對國內豬價肉價形成進一步打壓,或加劇散養戶的退出,從而造成行業的大幅波動。
現象洋豬肉紛紛搶灘英國擬近期出擊
據《金融時報》透露,中國將與英國簽訂一項貿易協議,英國豬肉將被允許進入中國。英國農業大臣吉姆·佩斯(jimpaice)表示:“我們估計,英國很容易就可以在短期內向中國賣出5000萬英鎊的豬肉。”
吉姆·佩斯還稱,英國豬的繁殖力更強。接下來,英國豬精液也將可能被引入中國。據悉,英國已經向中國出售活種豬,但豬精液還沒有通過中國獸醫的檢驗。英國養豬協會出口主管克里斯·杰克遜表示,他將邀請中國獸醫在7月底對英國豬的精液作檢查。
事實上,英國并不是第一個搶灘中國豬肉市場的“洋豬肉”。
隨著中國經濟增長,中國人對肉類的需求持續增長。然而,由于國內豬養殖產業尚處于較低水平,養殖水平低、豬年出欄量相對較少,而且由于散戶眾多,食品安全風險大,中國生產的豬肉遠遠不足以滿足市場。
據業內人士透露,中國主要從美國、歐盟、加拿大等國進口豬肉,在2007年至2008年那一輪豬肉價格的大漲過程中,中國進口豬肉量出現了較大幅度的增長。而從去年起,國內豬肉價格高企,進口豬肉的量更是激增。據上海海關統計,上海關區2011年累計進口豬肉12.9萬噸,價值2.7億美元,比上年分別激增2.9倍和7.5倍。
來源:中國肉業網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