進口大豆壓榨利潤下降趨勢近日漸趨明顯,壓榨企業利潤已回調至盈虧平衡點附近。據中銀證券數據顯示,廣東地區進口大豆壓榨利潤已從之前最高的500元/噸回調至200元/噸附近,5月15日單日壓榨利潤甚至低至2.5元/噸,已經回調至盈虧平衡點附近。
進入5月以來,受大豆預期增產和歐洲債務問題加劇的影響,油脂市場大幅下挫。數據顯示,豆油期貨累計下挫7.62%,棕櫚油期貨累計下跌9.12%.在庫存未減的壓力下,近期油脂市場將繼續演繹探底過程,寬幅震蕩之勢較為明顯。
大豆依存度高為主因
進口大豆的壓榨利潤下降始于4月初。光大期貨高級分析師王娜告訴《每日經濟新聞》記者,導致利潤率下降的原因是系統性風險,并進一步引發油廠下游的豆粕、豆油價格下跌,而國內油廠還在用之前進口成本在4600元/噸附近的原料大豆,因此壓榨利潤明顯下降。另外油脂限價令導致油脂下游消費不暢,貿易企業難以承接高價油脂。
國內有關機構大豆分析師張蘭蘭也認為,由于芝加哥大豆價格持續回落,造成國內豆油和豆粕現貨跟隨下滑,也造成企業利潤下滑。這與我國大豆對外依存度過高有關。
最新一期進口數據顯示,我國4月大豆進口量為488萬噸,同比增加26%.業界普遍認為,大豆市場由于開放早,關稅低、不設過渡期、沒有進口數量限制等原因,導致產量高、價格低的進口大豆快速占據中國市場。2012年一季度,我國累計進口大豆1333萬噸,同比增加21.6%,對外依存度達到80%左右。
融資性進口起到催化作用
“進口大豆要是融資的,就算賠錢也會去進口。去年資金緊張時,很多貿易商會選擇用進口大豆融資的方式來緩解資金緊張,而不追求進口大豆帶來的利潤。所以利潤率下降是必然結果。”一位接近貿易商的人士告訴《每日經濟新聞》記者,大豆融資的過程一般為:首先由貿易公司向銀行申請信用證,之后按合同的約定進口大豆。大豆到港后,再通過一些渠道盡快銷售出去,變現后再用少量比例的保證金(一般為30%)向銀行申請信用證,復而進口,使得其資金鏈一直運轉。
來源:每日經濟新聞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