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熟”農產品的優勢在于先人一步,而“晚熟”的優勢在于錯開了高峰。當“晚熟”品種也趕起了早,你說它還能有優勢嗎?接下來咱們就去縉云舒洪瞧瞧,那里趕早上市的“晚熟”品種黃花菜。
在縉云舒洪鎮綠寶黃花菜專業合作社的黃花菜生產基地里,記者看到,兩層結構的大棚里早已不見可采摘的黃花菜,剩下的都是些小花苞。基地主人呂曉霞介紹說,她種植的是“湖南種”的黃花菜,本是一個晚熟品種,正常的話還要一個多月才能采摘。但由于她采用了兩層結構大棚的栽培技術,才得以讓她的黃花菜提前了一個多月上市,這兩天正值初采期,她的50畝大棚每天能采近五十公斤。
縉云縣綠寶黃花菜專業合作社理事長 呂曉霞:以前這個大棚的黃花菜還沒有上市的時候,剛開始四五塊,三四塊已經是算好的價錢吧,今年采摘的話十四五塊最高的價格,相比來說提高了七八塊。
呂曉霞告訴記者,估計再過個把星期,大棚黃花菜的數量就會大大增加了。雖說這段時間正值縉云本地“早熟”品種黃花菜——蟠龍種的盛產期,但由于自己種的“晚熟”品種品相好,保質期長,價格還要好于早熟品種。
縉云縣綠寶黃花菜專業合作社理事長 呂曉霞:因為蟠龍種的話虛的,容易開花,實心的話很實放到市場上賣多放幾天也沒事情,所以客戶喜歡。
呂曉霞說,她種的這種“晚熟”品種黃花菜,采摘期長達三個多月,到了9月底10月初,她的露天黃花菜還能采,而此時,其它品種的黃花菜早已采摘完畢,所以屆時價格會更高,效益也會更好。(趙鋒燕,俞鍵,汪建新)
來源:中國水果蔬菜網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