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30日,隨著一卷卷紙板源源不斷地滾入卷筒,廣西農墾糖業集團華墾紙業公司年產20萬噸高級文化用紙項目首臺3600毫米長網多缸文化紙機宣告調試生產成功。這一全國最大的利用非木材原料(甘蔗渣)生產高級文化用紙項目,生動折射出廣西農墾打造糖業循環經濟的方興未艾之勢。
近兩年來,廣西農墾糖業多個新項目竣工投產,推動產業鏈向兩端快速延伸,一幅鮮活的“糖業循環經濟模式示意圖”正徐徐展開。
轉變發展方式尋求新的突破
“十一五”以來,廣西食糖年產量占到全國總量的2/3,成為僅次于巴西的世界第二大產糖區。廣西農墾年產機制糖約60萬噸,產糖量排在全國第三位。廣西農墾糖業在全國乃至世界都是排得上號的優勢產業。
然而,從2010年起,糖業生產環境發生了深刻變化——甘蔗生產成本越來越高、擴大種植面積日益困難、糖業市場變幻莫測,還想憑借甘蔗榨糖的低水平生產把糖業做大做強,用3年時間“再造一個農墾糖業集團”,只能成為空話。
廣西農墾及時作出戰略性調整,著力在轉變經濟發展方式上尋求新突破,并借著自治區在“十二五”規劃中將糖業作為千億元產業培育的機遇,積極延長糖業產業鏈,向循環經濟要效益,搶占糖業生產制高點。
廣西農墾首先在柳州、防城港兩地的農墾糖廠建成目前國內規模最大、技術先進的兩條年產30萬噸精制糖生產線,引進了國外先進設備,并對先進工藝技術進行消化吸收和集成技術創新,采用“二步法”生產碳化精制糖,高效率地利用蔗資源,率先實現了我國制糖業的優化升級及與國際接軌,引領中國制糖業的發展方向,邁出轉型發展的堅實一步。
一根甘蔗“榨干吃凈”全身變寶
一根甘蔗,能做什么?以前,人們會不假思索地說:榨糖。現在,廣西農墾人的答案內容可豐富了,一根甘蔗全身都是寶:榨糖后,蔗渣用來生產紙漿、紙、微粒板、糠醛、木糖、木糖醇、阿拉伯糖、纖維素;廢糖蜜用來生產酒精,酒精廢液生產沼氣,或作為液肥灌溉蔗田;濾泥用來生產生物有機肥,再用于甘蔗生產……
來源:昆商糖網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