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日,建甌東峰鎮,首屆閩臺烏龍茶品鑒交流會上,23名來自臺灣的茶人成為交流會上的亮點。臺灣茶人領隊李志鴻激動地說,在東峰鎮桂林村的百年矮腳烏龍茶林里,我們見到了期盼已久的臺灣烏龍茶的祖樹,此行圓了我們多年的夢想。
1990年,臺灣茶葉之父——吳振鐸帶領14名茶葉專家到桂林村考察后,一致認為,百年前建甌矮腳烏龍自東峰遷移到臺灣,經過百年的改良,發展成為現在遍植寶島的青心烏龍茶樹品種。同行的臺灣茶文化推廣協會秘書長路暢平接過話題:“許多臺灣茶人都把到建甌拜謁祖樹作為自己的朝圣之旅,這里有我們共同的根!”
兩岸茶同源,閩臺情相牽,圍繞著進一步深化建甌與臺灣茶業交流的主題,許多新的思路在這些初次到訪建甌的臺灣茶人心中萌發。
李志鴻,一位在國家級漳平永福臺灣農民創業園創業成功的臺灣茶人,他還擔任了創業園的副主任以及創業園兩岸咨詢專家委員會委員等社會職務。此行所見,建甌優良的生態與豐富的茶業資源讓李志鴻觸動不小,“兩岸的茶業先天就有著不可切割的血緣之親。臺灣茶業有技術、營銷上的優勢,大陸茶業有市場、資源上的優勢,如果能互相結合,發揮各自優勢,必將讓中國的烏龍茶發出光芒于世界。”這位專家型的臺灣茶商意味深長地說。
臺灣茶文化推廣協會理事長葉淑盆女士來自臺灣烏龍茶主產區——南投縣,也是首次到東峰鎮拜謁祖樹。她興奮地說,終于求證了建甌烏龍茶通過臺灣舉人林鳳池遷移臺灣南投,百年前首植于凍頂山的故事了。此行,葉淑盆帶來了自己的品牌茶“游山茶訪”,在南投縣她有自己的茶園1000多畝,當得知建甌10.65萬畝的茶樹面積時,不禁為建甌豐富的資源以及發展茶業濃郁的氛圍打動。
在展會現場,葉淑盆邂逅一位從東峰鎮走出去的陶藝茶具藝術家——李家明。這位畢業于福州大學廈門工藝美術學院的年輕人,專業是漆畫,但是近年來東峰鎮迅猛發展的茶業激勵了他,于是他轉攻陶藝,經過三年的努力,他創辦了自己的品牌“易壘齋”,在國內陶藝茶具界開始嶄露頭角。
來源:大武夷新聞網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