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一年間,中國白酒業從“酒香不怕巷子深”走向營銷大戰。本報制圖、漫畫謝瑤
□白酒行業
2001年至2012年,這11年中,中國的白酒產業從低谷到尖峰、從困頓到激昂,經歷了一場過山車式的逆勢飛揚。
本報記者葉洲
■品郎酒見行業沉浮
在中國前五大白酒生產企業中,郎酒集團是唯一的私有企業。2012年初公布的數據顯示,郎酒集團的銷售額達到103億元。就在11年前,2001年郎酒的銷售額才僅僅只有3億元,當時的郎酒負債累累,舉步維艱。
11年間,如原子彈般爆炸式的增長讓郎酒迅速崛起;11年間,郎酒一躍成為中國白酒行業品牌前三;11年間,這個企業到底憑借著什么力量實現了驚人的崛起。郎酒的復興之路或許從一個側面可以窺探11年來整個白酒行業的朝陽之路。
百年郎酒曾慘淡經營
由于洋酒的挑戰和企業自身的問題,2001年,郎酒集團陷入困境,財務狀況非常糟糕,銷售收入約3億元,基本為低端產品,銀行貸款13個億,利息每年要1億,員工工資和社保固定支出1億,再加上其他稅費支出,郎酒年虧損一個多億。
在產品方面,郎酒在市場上的品種多而繁雜,產品線不明確,檔次不高。在產品宣傳方面,消費者很難把郎酒和其他品牌區分開來,品牌形象不清晰。在銷售渠道方面,把命運交給了經銷商,由經銷商來決定終端供貨價,對費用和市場缺乏管理。
如今的郎酒人對當時的情形仍然記憶猶新。那時,原本設在廠門口的銀行營業部都陸續關門停業,就連廠門口的面攤生意也很慘淡。當時的郎酒可謂千瘡百孔。
扭虧能手接手郎酒
2001年10月,郎酒開始改制,瀘州市委任命汪俊林接手郎酒。汪俊林是瀘州市的“扭虧能手”,先后將當時舉步維艱的瀘州國營制藥廠和四川長江機械集團扭虧為盈。與所有企業改制一樣,消息一出,新老職工開始不安。汪俊林穩定了原有的隊伍,裁撤了原來臃腫的機構,進行一系列改革。
很多人都不解,11年前郎酒的財務狀況很糟糕,汪俊林為何接下了這個“爛攤子”。在汪俊林眼里,郎酒是四川省的六大傳統名酒,有歷史、有品牌、其先天的地理條件優越,接手郎酒他絲毫沒有猶豫。
來源:京華時報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