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國內金針菇工廠化如雨后春筍,發展迅猛,產能擴張顯著,由此加劇了同業競爭,金針菇價格持續走低,利潤空間被不斷壓縮,如今更面臨著跌破成本的險境。
5月5日以來,國內金針菇價格創下新低,部分地區出廠價已跌破成本。對一些金針菇廠家來說,這個夏天不好過,只能苦苦支撐,期盼秋冬的轉機。
金針菇工廠化遭遇夏日寒流了嗎?對此,中國食用菌商務網展開了深入調查。金針菇價格受季節性因素影響,每年4-6月份為銷售淡季,價格相對較低,但今年的價格為十年來同比最低,形成了“價格洼地”。顯然,目前的低價并不僅僅是季節性因素導致的。
產能擴張過快 供求比例失衡
近年來,金針菇工廠化發展勢頭如火如荼,各地新建、擴建項目不斷涌現,短時間內產能過快擴張,導致總體供求比例失衡。據統計,目前全國金針菇日產總量達2000噸,其中袋栽金針菇日產1400噸,瓶栽金針菇日產600噸。另一方面,在我國食用菌消費仍然屬于中高檔消費,終端購買者在消費者總群體中所占比例不足20%,近幾年這一比例甚至進一步下滑,僅在15%左右。供給的過快增長,缺乏需求的有效支撐,價格調整勢所必然。長遠看來,提高食用菌市場需求,還有待于食用菌營養價值和相關知識的普及,以及人們消費觀念的更新。
沿海競爭激烈 地域差異明顯
江蘇、浙江、上海等沿海地區,金針菇工廠化程度較高,產量較大,競爭十分激烈,價格倒逼成本的現象比較普遍。幾家大企業集中尋求上市,產能擴張較快,給金針菇價格帶來空前壓力。面對同行競爭,部份企業采取降價措施,使得本已偏低的金針菇價格更加雪上加霜。中小企業受到很大沖擊,有的企業出現嚴重虧損,度日如年。
而在山西等內地省份,以及市場相對封閉的三線城市,金針菇供求平衡,價格少有波動,企業盈利也比較穩定。一些三線城市日產1.5噸以下的本地企業,金針菇20kg/ctn價格穩定在110-120元之間。揚州市所轄部分縣鎮,金針菇20kg/ctn價格穩定在120-130元之間。新疆建設兵團一家生產杏鮑菇的企業,產品主要出口哈薩克斯坦,價格相對穩定,企業經濟效益良好。
品質優劣迥異 品牌或定存亡
來源:中國水果蔬菜網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