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葉農殘溯源
由于源頭管控不到位,使茶葉出口受阻,這亦倒逼國內提升茶葉農殘標準.
5月25日,一批中國大陸出口拉脫維亞的綠茶被禁止入境。這是今年以來,第14批遭此“待遇”的出口歐盟茶,原因皆為農藥殘留超標。
歐盟食品和飼料類快速預警系統(rasff)通報顯示,該批茶葉的吡蟲啉殘留為0.06毫克/千克,比歐盟限量標準高出0.01毫克/千克。
“今年歐盟對茶葉的農藥mrl(最大殘留限量)標準變化較大,很多農藥的殘留標準定得過于嚴苛?!敝袊こ淘涸菏俊⒉鑼W專家陳宗懋對《財經》記者分析稱。
此外,從2011年10月起,歐盟對中國輸歐的茶葉采取新的進境口岸檢驗措施,必須通過歐盟指定口岸進入;同時,歐盟還對10%的貨物進行農藥抽樣檢測,如果該批貨物被抽中檢測,則要實施100%抽樣檢測。這一措施僅針對中國輸歐茶葉。
一個多月前,國內的茶葉市場剛剛經歷了一場農藥殘留風波。國際環保組織綠色和平(微博)的一份報告指出,“立頓”牌紅茶的擁有者聯合利華和國內九家茶企的產品有農藥殘留(下稱農殘),檢測發現的殘留農藥有29種之多。
盡管這29種農殘事實上并未超出國標,但其中有8種農殘標準,中國要遠比歐盟寬松,有18種農殘中國還沒有制定標準。
比起出口茶葉的農殘超標事件,綠色和平的報告給國內消費者一度帶來真切的恐慌,中國的茶葉農殘是否很嚴重,是否存在源頭農藥管控漏洞?
農殘如何界定
根據現代毒理學理論,任何物質是否具有毒性都取決于它的攝入劑量。事實上,世界各國在農業生產中都使用農藥進行有害生物防治,真正屬于有機農業(完全不用化學農藥和化肥)的農產品(6.82,0.00,0.00%)只占總量的3%-5%,也就是世界上95%-97%的農產品都有農殘,因此,衡量食用農產品的關鍵是看其超標與否。
作為控制病蟲草害從而實現糧食增產的必要技術措施,農藥的使用是必不可少的。
有研究顯示,農作物病蟲草害引起的損失最多可達70%,通過正確使用農藥可以挽回40%左右的損失。針對農產品的農殘及安全問題,農業部日前在其官方網站表示,“如果不用農藥,中國肯定會出現饑荒?!?/p> 來源:財經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