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日,我國正式啟動通過財政補貼推廣節能家電的活動。這是近年來我國應對國
際金融危機、實施擴大內需戰略的又一重大舉措。
黨的十六大以來,在科學發展觀的指引下,立足于擴大內需,把擴大內需與擴大外
需結合起來成為我國一以貫之的戰略抉擇,尤其是在應對國際金融危機中發揮了重要作
用。
2008年國際金融危機來襲時,中國外貿增速曾單月下降29%,經濟遭受巨大沖擊。
“出手快,出拳重”——針對國際金融危機所帶來的不利影響,黨中央、國務院密
集出臺了擴大內需的一系列調控措施:
2008年11月9日,宣布實施積極的財政政策和適度寬松的貨幣政策,并出臺進一步
擴大內需、促進經濟增長的十項措施,包括投資、提高城鄉居民收入、實施增值稅轉型
改革等。
“保民生”和結構調整是4萬億投資的重頭戲。中央財政新增投資保障性安居工程
、農村民生工程和社會事業投資占44%,自主創新、結構調整、節能減排和生態建設投
資占16.5%。
2009年1月14日至2月25日間,我國先后出臺汽車、鋼鐵、紡織、裝備制造等10個重
要產業的調整振興規劃,成為應對危機一攬子計劃中的核心內容之一。
規劃實施后,受益最明顯的是汽車行業。短短一月后,中國車市就止跌回穩,強勁
增長,成為世界經濟寒冬中的一枝奇葩。2009年中國汽車產銷超過1300萬輛,同比增長
40%,并一舉超過美國,成為全球最大的汽車生產國和新車消費市場。
除此之外,拉動消費尤其居民消費是一攬子擴大內需計劃的戰略重點。2008年四季
度以來,國家實施家電下鄉、汽車下鄉、家電汽車以舊換新、汽車購置稅減半等一系列
促進消費的措施。2009年,消費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超過50%,達到1986年以來的最高
水平。
據商務部統計,截至2012年2月底,全國累計銷售家電下鄉產品2.3億臺,實現銷售
額5378.5億元。
一攬子擴大內需措施為中國經濟抵御國際金融危機的沖擊發揮了重要作用。
根據國家統計局2009年10月公布的統計數字,2009年一季度我國gdp增速降至6.1%
。一攬子計劃實施半年后,中國經濟迅速走出低谷,二季度增長率恢復到7.9%,三季度
來源:本網論壇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