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蒜狂漲價白菜價格卻開始“退燒”
最近,大蒜、雞蛋因價格漲幅驚人再次“火了”,被稱為“蒜你狠”“火箭蛋”。同時,一度直逼肉價的大白菜價格終于“退燒”。部分農產品價格緣何輪番上演“過山車式”漲跌?農產品價格是“一根扁擔抬兩頭”,如何兼顧生產者和消費者的利益,既不因菜賤傷農又不過多增加消費者開支?
【現象】
白菜“退燒”“蒜你狠”來襲
一度直逼肉價的大白菜價格終于“退燒”。據農業部市場監測數據,6月4日全國批發市場重點監測的28種蔬菜均價為3.07元/公斤,較5月初下降約15%。其中大白菜位居價格跌幅前五名,國內均價比6月1日下跌8.9%。
僅僅半年前,“白菜傷農”還一度成為種植戶之痛,0.1元/公斤的田頭收購價讓農戶每畝虧損上千元。大白菜年內價格波動超兩倍的背后,是從“菜賤傷農”到“接近肉價”的蛻變。專家認為,種植一擁而上和供求關系失衡,是菜價大幅波動、損害供需雙方的主因。穩定菜價不應“管漲不管跌”,優化產業鏈應成為長效手段。
在“中國大蒜之鄉”的山東金鄉南店子大蒜現貨交易市場,一位大蒜經紀人說,5月中旬大蒜上市之初,價格低于3元/公斤,但是到了6月初,品質較好的大蒜已經飆升至8.5元/公斤,短短十幾天價格漲了近3倍。
中國蔬菜流通協會副秘書長陳明均認為,白菜、大蒜等大宗農產品頻頻“暴漲暴跌”,背后的菜價“蛛網效應”值得反思,即當供求決定價格,價格引導生產時,蔬菜因供求變化會出現周期性波動。
【原因】
供求關系失衡流通環節過多
本輪農產品價格暴漲暴跌,基本原因是受供求關系決定。2009年至2010年大蒜價格暴漲之后出現快速回落,2011年全年大蒜價格行情持續低迷,不少蒜農因此減少了種植面積,導致今年大蒜總量下降,市場供應不足,從而推高了價格。
此外,流通中間環節多、“最后一公里”等頑疾也推高了農產品價格。山東壽光“菜販”宋曉軍說,蔬菜從農民“菜園子”到市民“菜籃子”,一般要經過“菜農-小販-產地批發商-長途運輸戶-銷地批發商-小販-市民”等多個中間環節,每個環節至少加價5%。
【對策】
提升營銷能力完善流通體系
農業部市場司司長張合成認為,農產品價格暴漲暴跌與“農戶營銷能力”太低密切相關,一家一戶的生產能力沒有匹配相應的營銷能力。
山東省章丘市赭山蔬菜專業合作社理事長李家祿對此感受很深:“種多大面積,賣什么價格,很多時候大家都處于一種盲目跟風狀態。農產品價格始終處于一個惡性循環中。”
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研究員程國強認為,部分農產品價格“過山車”現象暴露了我國農產品市場的脆弱性,也說明農產品市場流通體系的不完善,政府有關部門的信息服務還不到位,缺乏市場突發事件的應急機制和應對能力。 (思菱)
來源:本網論壇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