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的下滑趨勢還在持續進行中,但已經有了進一步惡化的苗頭。從目前公布出的一些數據看,5月份中國物流與采購聯合會公布的中國制造業pmi為50.4%,環比跌落2.9個百分點,已接近榮枯平和點。盡管pmi進一步透露出,5月通脹壓力或將繼續放緩,但生產和需求的采購疲軟似乎也預示著經濟下滑趨勢已相當明顯,經濟增長動能已然不足,尤其是新訂單指數大幅回落。此外ppi數據自從接近0后,也已連續2個月負增長,從數據看已偏離既定的gdp“穩增長”目標。
而統計局公布的數據披露,自2010年第四季度至2012年第一季度起,連續6個季度中國經濟的增速已呈現逐級下跌趨勢,分別為 9.8%,9.7%,9.5%,9.1%,8.9%,8.1%。雖然有關部門表示經濟降幅仍在“預期范圍之內”,符合之前預測的年內國內生產總值增長 7.5%以上的預期目標,但不得不說,這是中國經濟8年來首次把增長率調低至8%以下。
有必要指出的是:從外部環境看,目前歐債危機并未出現根本性轉機,受其影響世界經濟增速繼續回落,由此我國外部需求持續走弱。從內部情況分析,投資的內在動能較弱,尤其是國內房地產開發的調控政策仍然偏緊、境內消費市場疲軟、以及進出口受國際經濟弱勢進一步放緩。
此外,目前我國經濟正處于國內結構轉型、產能過剩、勞動力成本長期上升及歐債危機不斷蔓延地諸多因素影響下,各種數據的持續走低,需要政府相關決策部門作出預先判斷,以使其經濟的下跌趨勢和幅度不至于“超出人們的想象”。
好在當前國內政策似乎已有了松動的跡象,多項穩增長信號也已經釋放出來。雖然5月20日前,工、農、中、建四大行新增貸款投放僅為340億人民幣,但進入5月下旬后銀行業新增貸款開始大幅提高。有權威人士預測,在剛剛過去的5月,國內銀行業新增信貸已接近8000億元,在央行加大了窗口調控力度和當前項目審批提速等政策環境刺激下,此后幾個月新增貸款也維持在該水平并達到全年8.5萬億元已不是太大問題。此外,在“穩增長”的相關支持政策帶動下,中長期貸款比例也有望進一步提升。
眾所周知,當前國內經濟運行的主要癥結在于國內需求不足,不論是投資還是消費的力度都異常衰弱。如有可能政府應采取財政與貨幣雙重政策來刺激社會總需求。從貨幣方面看,央行還有進一步下調存款準備金率,并適度降息改善企業融資成本的空間。在財政方面,降稅也不失為是一個重要的政策手段,此政策也符合國家“落實好結構性減稅政策,減輕企業稅負”的要求。相信隨著中央多項刺激投資、消費舉措的出臺,高鐵等基建項目的審批速度加快,適當加大基礎設施投資,穩定出口,并刺激起國內的投資需求,國內經濟定可企穩回升完成年初制定的“保增長”目標。(宛陽)
來源:本網論壇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